首页> 中文学位 >先秦道家“因”范畴初探
【6h】

先秦道家“因”范畴初探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因”的含义及在道家理论中的传承

一、“因”的含义概述

(一)《说文解字》中“因”的含义

(二)先秦道家“因”范畴的传承

二、“因”范畴与老子“自然无为”思想

(一)“因”把“自然无为”思想落实到现实

(二)老子“自然无为”思想

第二章“因天”即是顺应天道

一、范蠡的“因天”思想

(一)范蠡思想的历史地位

(二)范蠡的天道循环观及中和思想

(三)范蠡的“因”思想突出对时机的把握

二、《黄帝四经》中“因天”思想

(一)“因天时”思想

(二)“因天时”与“刑德”的关系

第三章“静因之道”认识论与“不益生”思想

一、《管子》“静因之道”认识论

(一)贵因的原则

(二)舍己的原则

(三)时适的原则

二、《庄子》对“因”思想的表达

(一)《庄子》中“因”范畴与相对主义

(二)“常因自然而不益生”的养生思想

第四章“因人情”而立法与名法治国思想

一、“因”范畴与“法”的关系

(一)慎到“因天道”到“因人情”的转变

(二)“因人情”是立法的人性论依据

(三)《文子》“因人性以立法”思想

二、《尹文子》中“因”与名法治国思想

(一)尹文的“正名”思想

(二)“因”与“分”的关系

第五章“因而不为”的政治哲学

一、《吕氏春秋》中“因而不为”的政治哲学

(一)“执一”

(二)“因而不为”

(三)“用众”

二、《淮南子》中“因循”与“治道”

(一)“因”则无敌于天下

(二)因材质而用众

(三)因民性制礼节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文以先秦道家“因”范畴为研究对象,从先秦及西汉有关道家思想的著作及相应史料当中寻找脉络,在整个道家理论体系内对“因”范畴进行考察。本文所涉及的道家,不仅包括多谈“因”思想的黄老道家,而且包括一般认为与黄老道家思想不同的老庄。“因”范畴几乎在所有道家的理论中都有所论及,它与本体论、认识论、人性论、政治哲学相联系,完善了道家的方法论。 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提出“因”的本来含义并叙述其作为哲学范畴在道家理论中的传承;第二章对范蠡及《黄帝四经》中的“因天”思想进行了分析,指出“因天”即顺应天道;第三章着重分析《管子》四篇中提出的“静因之道”认识论,并介绍了庄子的相对主义认识论;第四章主要分析了“因”与“法”的关系,论述了“因人情”是立法的人性论依据,并且对“因”与“分”的关系及“形名”思想进行解读;第五章分析了“君无为,臣有为”的政治哲学。 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任何时代的人们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先秦道家的因循自然、因时变化的思想在如何处理主客体关系,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方面仍深具现实意义。

著录项

  • 作者

    张兮;

  •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
  • 学科 中国哲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白奚;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道家;
  • 关键词

    先秦; 道家; 因范畴; 方法论;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0:21:15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