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早期儿童被动句习得研究——一个北京话儿童的个案研究
【6h】

早期儿童被动句习得研究——一个北京话儿童的个案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一、引言

1.1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1.1国内研究

1.1.2国外研究

1.1.3总体评述

1.2个案纵向研究的价值

1.3研究对象、语料获取及研究方法:

1.3.1研究对象

1.3.2语料获取方式

1.3.3研究方法

二.个案儿童被动句的使用状况及分析

2.1被动句的界定

2.1.1汉语有形式标记的被动句

2.1.2汉语无形式标记的被动句

2.2儿童语言中被动句的结构类型

2.2.1 NP受+VP

2.2.2(NP受)+被(叫/让/给)+NP施+(给)+VP

2.2.3 NP受+被(叫/让/给)+VP

2.2.4 NP受+VP+NP处

2.2.5 NP受+(被/叫/让/给)+(NP施)+VP+NP

2.2.6 NP受+NP施+VP

2.2.7 NP受+VP+让+NP施

2.3儿童被动句的使用发展状况

2.3.1无标记被动句的发展

2.3.2有标记被动句的发展

2.4分析与讨论

2.4.1儿童被动句的总体发展

2.4.2儿童被动句使用上的特点

2.4.3自然语料中被动句出现频率较低的原因

三.相关问题讨论

3.1儿童对被动句的理解

3.2影响儿童被动句获得的因素

3.2.1语言获得的理论

3.2.2被动句产生发展制约因素的分析

3.3儿童的语言发展策略

3.3.1语言理解策略

3.3.2语言使用策略

3.4被动句习得与“把”字句习得的关系

四、余论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被动句的习得问题是语言习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通过对一名北京话儿童的个案研究,揭示出被动句习得的过程、特点及规律,同时给予一定的解释。我们所讨论的被动句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有“被”、“给”、“叫”、“让”等形式标记的被动句,即有标记(marked)被动句,如“花瓶被他打碎了”;一种是无“被”、“给”、“叫”、“让”等形式标记的被动句,即无标记(unmarked)被动句,如“花瓶打碎了”。 本文分四部分,前一章是引言,后三章是正文。引言主要回顾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状态,并指出个案研究的价值,交待了研究对象、语料获取及研究方法。正文部分的第一章(即全文的第二章)是论文的重点部分,首先给被动句以明确的界定,然后通过个案语料的分析,归纳出儿童语言中被动句的七种结构类型,再从无标记和有标记两方面分别展现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发展状况,最后依据被动句的发展状态及被动句使用上的特点,揭示自然语料中被动句出现频率较低的原因。第三章探讨了与被动句相关的几个问题,如:儿童对被动句的理解、影响儿童被动句习得的因素、儿童的语言发展策略以及被动句习得与“把”字句习得的关系。第四章是余论,对全文的内容进行了概括性总结,并指出自然语言研究的内在优点和局限。这要求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要力争从不同角度入手,对儿童语言发展进行观察和测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