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路径选择
【6h】

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路径选择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引言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1.2概念的界定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1.4研究方法、调查数据来源与论文结构安排

1.5可能的创新之处

2老年保障系统的一般理论

2.1老年保障系统的一般分析

2.2老年社会保障系统的运行机理

2.3本章小结

3老年保障系统的历史演进

3.1老年保障系统的历史演进

3.2老年保障的制度化原因与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化的差异

3.3老年保障制度变迁的经济学思考

3.4本章小结

4老年社会保障制度路径选择的国际比较(一)----社会化养老保障制度路径选择的国际比较

4.1社会化养老保障制度立法的国际比较

4.2福利型社会化养老保障制度与体系——以英国和瑞典为例

4.3社会保险型养老保障制度与体系——以德国、日本和美国为例

4.4强制储蓄型社会化养老保障制度与体系——以智利、新加坡和香港为例

4.5各国社会化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

4.6本章小结:兼论对我国养老保障制度路径选择的启示

5老年社会保障制度路径选择的国际比较(二)---农村(农民)社会化养老保障制度路径选择的国际比较

5.1农村(农民)社会化养老保障制度的模式分类

5.2发达国家农民养老保障制度模式

5.3发展中国家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模式

5.4农村(农民)社会化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趋势

5.5农村(农民)社会化养老保障制度发展中的问题与经验

5.6本章小结:兼论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路径选择的启示

6老年社会保障制度路径选择的国际比较(三)----社会化老年健康保障制度路径选择的国际比较

6.1健康保障制度的起源、发展与模式

6.2社会化老年健康保障模式的选择

6.3不同社会化老年健康保障模式的效果比较

6.4各国社会化老年健康保障制度面临的共同问题与发展趋势

6.5本章小结:兼论对我国老年健康保障制度路径选择的启示

7中国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变迁与路径选择

7.1城镇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变迁与路径选择

7.2农村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变迁与路径选择

7.3中国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

7.4本章小结

8中国老年社会保障系统需求主体的实证分析

8.1中国老年人口的一般考察

8.2城镇老年群体收入与养老保障基本情况考察

8.3农村老年群体收入与养老保障基本情况考察

8.4老年群体医疗保障的实证考察

8.5老年社会保障系统需求主体行为分析

8.6本章小结

9老年社会保障系统供给主体(一):政府

9.1政府对社会保障供给的意义——基于博弈论的视角

9.2老年社会保障制度运行效果的综合评价——以养老保险为例

9.3政府在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中的责任边界

9.4本章小结

10老年社会保障的供给主体(二):企业

10.1企业在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作用

10.2企业负担老年社会保障成本的意愿

10.3企业负担老年社会保障成本的能力

10.4重新界定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中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责任边界

10.5本章小结

11中国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取向

11.1老年社会保障制度路径选择的主要观点

11.2中国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路径选择

11.3一元化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梯度发展与政策选择

11.4本章小结

12结论与展望

12.1结论

12.2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随着社会环境与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老年问题。消除老年贫困,保证老年人基本收入被许多国家提到了议事日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也已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建立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大多数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并逐步提高老年人在退休时期的生活质量,使他们能够颐养天年,是社会进步的一大表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的必然要求。老年社会保障制度是指由政府提供或主导的旨在降低各种老年风险和提高老年生活质量的各种经济保障、医疗保障、服务保障和精神慰藉的社会保障措施的总称。本文首先从老年保障系统出发,剖析老年保障系统的基本要素,在此基础上分析老年保障系统的历史演变过程,并研究了世界部分国家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内容及其改革趋势,从而提出对我国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启示。在对我国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中,首先分析了我国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变迁,指出在制度变迁过程中的路径依赖,进而通过实证与理论分析探讨了我国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需求主体与供给主体,最后提出了我国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可选择的路径及其政策建议。具体来说主要有四条研究主线,并最终得出相应的结论: 首先,从系统论出发,研究了老年保障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需求主体、供给主体及其供给方式以及老年社会保障系统的运行机理。在研究中,提出老年保障系统同时具有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两大属性,并考察了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对老年保障系统的演进与不同老年保障模式的形成所产生的重要作用。 其次,从唯物主义历史观出发,研究了老年保障系统的历史演变过程,总结了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一般养老保障制度、农村(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和老年健康保障制度的变迁、路径选择及其改革情况。通过纵向与横向比较,对比了世界部分国家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不同模式的特点及其产生背景,对比了不同模式下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效果及其改革趋势,从而为研究我国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提供思路。在对我国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分析中,仍然采用纵向与横向比较的方法,一方面,分别研究了就城镇和农村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与路径选择,归纳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城乡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探索;另一方面,通过横向对比指出我国老年社会保障制度所存在的路径依赖问题,即对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二元社会结构和二元经济结构所产生的路径依赖。 再次,从理论的角度,探讨老年保障的制度化及其内容。在对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研究过程中,运用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化的必要性与必然性,指出老年保障制度变迁同时具有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的特征,并在制度变迁中产生路径依赖。在对我国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研究中,运用博弈论的方法探讨了政府与个人之间的博弈、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博弈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博弈,这些博弈贯穿在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各个方面,如政府对农村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财政支持,政府在城镇养老保险改革过程中对历史债务的责任承担,政府和企业在城镇离退休人员医疗保障的责任分担、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的确定、养老保险费率的确定与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等等,主体之间的博弈结果必然对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推行产生重大影响。第四,从实证的角度,探讨我国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与问题。在对老年社会保障制度需求主体的研究中,通过调查问卷、深度访谈和案例分析,研究了我国城乡老年群体的经济收入状况、养老保障状况和医疗保障状况;通过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了需求主体对老年社会保障项目的态度与意愿,研究了需求主体的相关行为,包括提前退休行为、二次就业行为和私人储蓄行为,得出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及其与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关系。在对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供给主体的研究中,通过使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的可持续性和非效率因素;通过宏观数据与微观数据分析了企业主体对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负担意愿与道德风险行为,研究了企业主体对老年社会保障成本的负担能力。 最后,在总结有关老年社会保障制度路径选择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找国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可选择的两条路径,研究了影响路径选择的价值判断标准和因素,并对路径2的经济可行性、资金供给的可行性以及政策实施的时机等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由此,提出了路径2的梯度发展思路及其有关的政策内容,以期对我国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提供理论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