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个人住房消费信贷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6h】

我国个人住房消费信贷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引言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本文研究主线

2个人住房消费信贷一般

2.1个人住房消费信贷及其口径界定

2.1.1个人住房消费信贷的基础性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

2.1.2个人住房消费信贷的概念以及其划分口径

2.2个人住房消费信贷的特点

2.2.1政策性和经营性及互助性并存

2.2.2消费性和投资性并存

2.2.3安全性和风险性并存

2.3个人住房消费信贷的种类及其比较

2.3.1自营性个人住房消费信贷

2.3.2委托性个人住房消费信贷

2.3.3合作性个人住房消费信贷

2.3.4三种住房消费信贷模式的优劣势比较

2.4个人住房消费信贷市场的基本构成

2.4.1个人住房消费信贷市场的主体

2.4.2个人住房消费信贷市场的客体

2.4.3个人住房消费信贷市场的市场信号

3我国个人住房消费信贷市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3.1自营性个人住房消费信贷市场方面

3.1.1信贷资金的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较高

3.1.2商业银行内部运作管理机制和服务平台不健全

3.1.3消费信贷市场的相关配套机制和支持系统不完善

3.2委托性个人住房消费信贷市场方面

3.2.1资金的配贷机制不健全,不能体现对中低收入者的支持

3.2.2资金征集过程出现变异,加剧社会分配不公

3.2.3监管机构调整不到位,运作机构风险控制和运营机制不健全

3.3合作性个人住房消费信贷市场方面

3.3.1个人住房储蓄业务立法不完善

3.3.2产品单调,适应本土情况的产品研发不足

3.3.3存款比例过高,变相限制了最高贷款额

3.4普遍存在的问题

3.4.1置业担保体系不完善,风险转移机制不健全

3.4.2消费者信用意识淡薄,风险管理能力和理财能力不足

4国外代表性国家住房消费信贷市场经验分析及比较借鉴

4.1美国个人住房消费信贷市场经验分析及比较借鉴

4.1.1美国个人住房消费信贷市场的典型模式分析

4.1.2美国个人住房消费信贷市场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4.2新加坡个人住房消费信贷市场经验分析及比较借鉴

4.2.1新加坡个人住房消费信贷市场的典型模式分析

4.2.2新加坡个人住房消费信贷市场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4.3德国个人住房消费信贷市场经验分析及比较借鉴

4.3.1德国个人住房消费信贷市场的典型模式分析

4.3.2德国个人住房消费信贷市场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4.4三个国家个人住房消费信贷市场的共同特点

4.4.1政府对个人住房消费信贷市场的支持

4.4.2个人住房消费信贷制度充分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

4.4.3完善的风险转移机制

5促进我国个人住房消费信贷市场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5.1政府行为

5.1.1严格控制多套住房信贷需求的资金供给,遏制投资性需求

5.1.2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保障其公平性和使用效率

5.1.3加大对住房储蓄银行贷款业务的支持力度

5.1.4健全相关制度保障,完善住房消费信贷市场支持系统

5.1.5对低收入群体提供信贷政策上的倾斜

5.2金融机构行为

5.2.1加大市场细分力度,以市场为导向开发信贷产品

5.2.2加强风险管理,健全金融机构内部风险防范机制

5.2.3创新险种设计,发挥保险业在住房消费信贷市场上的作用

5.3消费者行为

5.3.1树立正确消费观,提高自身理财能力

5.3.2保护和维护个人信息,提高信用意识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住房消费信贷市场(包括住房按揭贷款市场、住房公积金贷款市场和住房储蓄贷款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最终达到健全住房消费信贷市场、提高广大居民居住水平的目的。 本文的内容安排如下:在引言部分,文章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本文的研究主线。文章的第二部分从信用的概念入手,界定了住房消费信贷的内涵、分析了住房消费信贷的特点,并对三种形式的住房消费信贷做了介绍和比较分析,最后阐述了住房消费信贷市场的基本构成。第三部分作者结合我国住房消费信贷市场的实践,提出了住房按揭贷款、住房公积金贷款以及住房储蓄贷款三种形式的住房消费信贷市场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各自做了深入的分析。文章第四部分对美国、新加坡和德国三个国家其较有特色的住房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背景、运作机理和特点做了重点分析,并从中提炼出了对发展我国住房消费信贷市场具有重要意义的经验借鉴和启示。在本文的最后一部分,作者就健全中国的住房消费信贷市场,分别从政府、金融机构和消费者三个角度提出了一套较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