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和谐社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6h】

和谐社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2.1 和谐社区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2.2 社区评价指标体系是和谐社区建设的客观度量

1.3 国内外和谐社区评价的研究现状

1.3.1 关于城市和谐社区的研究

1.3.2 国外和谐社区评价的情况

1.3.3 国内和谐社区评价的情况

1.3.4 国内关于社区评价指标及评价主体的选择

1.4 论文结构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和谐社区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2.1 和谐社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2.2 和谐社区评价指标的选择

2.3 和谐社区指标体系评估主体的选择

2.3.1 参与评价主体的选择

2.3.2 指标权重评估主体的选择

2.4 和谐社区指标体系评估方法介绍

2.4.1 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2.4.2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评价方法

第三章 和谐社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实例

3.1 研究背景和研究结构框架

3.1.1 景山社区背景介绍

3.1.2 结构框架

3.2 指标的选取

3.2.1 指标选择依据

3.2.2 一级指标

3.2.3 二级指标

3.2.4 建立“四个景山”主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3.2.5 三级指标解释

3.3 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

3.1.1 单个层次权重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3.1.2 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3.2 群组专家AHP法的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3.2.1 八位专家层次总排序结果

3.2.2 系统聚类结果

3.2.3 群组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

3.3 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

3.3.1 确定评价集及评判矩阵

3.3.2 居民调查问卷的分析

3.3.4 单因素评判矩阵

第四章 对景山社区整体评价结果

4.1 总体评价结果

4.2 四个一级指标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4.2.1 宜居

4.2.2 和谐

4.2.3 文明

4.2.4 创新

4.3 对各社区对比分析

4.3.1 各社区公共生活区环境秩序居民满意度差异分析

4.3.2 各社区居民对社区周边交通满意度差异分析

4.3.3 各社区居民对社区泊车位满意度差异分析

4.3.4 社区居民对交通和泊车的满意度与年龄有关

第五章 对社区工作绩效的评价

5.1 社区组织结构介绍

5.2 工作绩效评价的依据与标准

5.3 各科室工作绩效评价结果

5.3.1 环卫所

5.3.2 城市综合管理科

5.3.3 城管分队

5.3.4 社保所

5.3.5 劳动科

5.3.6 民政科

5.3.7 综治办

5.3.8 司法所

5.3.9 公共安全管理办公室

5.3.10 文教科、文体中心

5.3.11 社建办

5.4 各科室综合评价对比表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专家问卷

一级指标权重

二级指标权重

三级指标权重

附录2 居民问卷

致谢

展开▼

摘要

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首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首先是“构建和谐社区”。“和谐社区”是建立“和谐社会”的主张的具体化,是今后一个时期对社区建设和管理提出的更高的要求。目前基层社区日益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心,和谐的现代化社区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固基石。和谐社区评价体系是和谐社区建设的一个参照标准和有力工具,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对社区的真实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价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目前关于社区的评价仍处于初始阶段,尚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能够直接实际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要既能对社区的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同时又能对社区工作的绩效进行一定考核。本文将结合北京景山社区的实际,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针对北京景山社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社区工作结果的绩效考核体系。
   本文结合景山社区的实际情况,设计了调查问卷并选取了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40个三级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专家打分,确定三级指标的权重,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分析社区居民的问卷,并对社区的情况通过居民的满意度分析进行了评价。
   同时本文创造性的提出了对社区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价分析,客观的对社区各个管理部门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价,指出了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更好的指导了社区管理部门的工作。这样通过结合社区居民的主观满意度评价分析和社区工作客观绩效评价分析对社区的情况从居民满意度和社区工作绩效两个方面,对社区的建设进行了综合的评价。
   最后通过居民满意度和社区工作绩效对社区的评价,揭示了社区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和对策,促进了社区建设朝有利的方向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