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北京市流动人口增长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
【6h】

北京市流动人口增长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序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框架

1.4 数据来源与方法

1.5 创新与不足之处

2 北京市流动人口增长的历史趋势、现状及现存问题

2.1 流动人口概念界定

2.2 历史过程

2.3 现状特点

2.4 现存问题

2.4.1 流动人口快速增长引发问题

2.4.2 流动人口自身存在问题

3 北京市流动人口增长的理论解释及其因素分析

3.1 基础理论的借鉴与解释

3.1.1 从微观理论视角分析

3.1.2 从宏观理论视角分析

3.1.3 理论总结

3.2 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3.2.1 全国城市化进程影响

3.2.2 首都经济优势及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

3.2.3 北京的城市性质及地缘优势

3.2.4 流动人口生活方式选择转变

3.2.5 政府公共服务买单下的人口涌入

3.3 内在关系和机制分析

4 北京市流动人口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1 分析思路及所用方法

4.2 数据来源及指标遴选

4.3 原始数据分析

4.4 回归分析与结果解释

4.4.1 流动人口数量与人均GDP的关系分析

4.4.2 流动人口数量与年末公园绿地面积的关系分析

4.4.3 流动人口数量与地方财政支出的关系分析

4.4.4 流动人口数量与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关系分析

4.4.5 模型5—流动人口数量与卫生机构数量的关系分析

4.4.6 流动人口数量与城市化率的关系分析

4.4.7 流动人口数量与纳入全部自变量的回归分析

5 北京市流动人口增长未来调控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后记

展开▼

摘要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曾将北京市人口定为“到2020年控制在1800万人”,但到2010年,北京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市常住人口已达到1961万人,提前10年完成了总体规划目标;而到2012年,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资料,北京市常住人口总量达到2069万人,流动人口总量约774万人,流动人口总量占比为37.4%。如此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为北京的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流动人口源源不断的向北京涌入,当前北京市人口、资源环境和城市发展在综合协调方面面临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为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以及人口与空间、与资源环境关系的失衡。在北京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市长王安顺首次将加强人口规模调控列入2014年主要任务,明确提出,2014年主要目标是使常住人口增速明显下降。因此,作为导致常住人口增速加快的主要原因,北京市流动人口增长机制及影响因素问题的研究也就变的极其重要。
  本文从五大部分对北京市流动人口增长机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别是:序言部分;北京市流动人口增长的历史趋势、现状及现存问题;导致北京市流动人口增长的因素理论分析;导致北京市流动人口增长的因素实证分析;对北京市流动人口增长未来的调控对策与建议。
  第一章序言部分从研究目的及意义、文献综述、研究内容及思路框架、数据来源与方法、创新与不足之处等部分介绍了本文的大致轮廓和基本构想。第二章介绍了北京市流动人口增长的历史趋势、现状及现存问题。根据各阶段流动人口增长的不同特点,将其分为改革开放初期、迅速增长时期、小幅下降时期、稳步上升时期四个阶段;从流动人口规模、居留特点、流动人口在京分布状况等方面总结了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现状特点,并根据现状特点进行总结分析了北京市流动人口现存的一些问题。第三章是理论分析部分。首先从国际上著名的人口迁移流动理论入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介绍了人口流动的内在机制;之后从北京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流动人口向北京集聚的具体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包括:城市化进程、北京的经济优势及自身对劳动力的需求、北京的城市性质及地缘优势、流动人口生活方式的转变、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影响下的流动人口涌入。这些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宏观层面的城市化进程。中观层面的北京的城市性质,这个城市性质包括北京的经济优势和其地缘优势;政府对公共服务方面的支出。微观层面的流动人口自身生活方式转变。这些因素既相互影响也共同作用于北京市流动人口的增长,同时也受到来自流动人口增长的反作用力。第四章是对上述理论分析进行的一个实证检验,使用spss回归的方法,检验结果基本可以证明本文第三章的观点,即北京市较高的工资水平、较发达的经济状况和较完善的城市功能是吸引流动人口来京的根本原因,而这一现象的基本机制则是市场资源配置原则引导下的要素流动。第五章从政策建议角度出发,针对北京市流动人口未来增长给出了相关的意见建议,认为未来北京市应该大力促进京津冀都市圈内部协调发展;明确城市功能定位,优化城市布局;合理分配北京城市产业结构,提升流动人口素质;调整政府支出成本,促进公共服务市场化。从上述四方面出发,疏散城市流动人口,提升城市运行效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