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北京同仁堂自主创新能力的演化过程和驱动因素研究
【6h】

北京同仁堂自主创新能力的演化过程和驱动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方法

1.4.2 单案例研究方法

1.4.3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2 相关基础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创新

2.2 自主创新

2.2.1 自主创新的定义

2.2.2 自主创新的内容

2.3 自主创新能力

2.3.1 自主创新能力的定义

2.3.2 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

2.3.3 自主创新能力的演化路径

2.4 资源理论

2.4.1 资源理论的背景

2.4.2 资源理论的主要观点和扩展

2.5 制度理论

3 案例分析

3.1 案例选择

3.1.1 数据的获取性

3.1.2 案例的典型性

3.2 数据收集

3.3 数据处理方法

3.3 企业发展过程简要总结

3.3.1 第一阶段(1954年-1991年)

3.3.2 第二阶段(1992年-2000年)

3.3.3 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

3.4 数据收集和编码

3.4.1 第一阶段(1954年-1991年)

3.4.2 第二阶段(1992年-2000年)

3.4.3 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

4 研究结果

4.1 北京同仁堂自主创新能力的演化过程

4.1.1 改进型创新

4.1.2 支持型创新

4.1.3 渗透型创新

4.2 北京同仁堂自主创新能力的驱动因素

4.2.1 企业价值观

4.2.2 国家政策

4.2.3 企业家精神

4.2.4 企业资源

5 结论、管理启示与展望

5.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5.2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编码过程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我国正处于转型变革时期,大部分企业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已严重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研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演化过程及驱动因素,有助于我们了解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的全过程,并认识到哪些因素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对于企业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根据案例的典型性和数据的获取性,选取典型企业北京同仁堂为案例研究对象。首先,结合相关资料和实地调研访谈,利用文献研究方法将北京同仁堂从1954年至今的发展历程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对这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进行简要总结。其次,运用扎根理论等质性研究方法展开规范的案例研究,对北京同仁堂发展的三个阶段分别进行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先对资料进行分析,得出概念和范畴,再运用经典模式,将这些概念和范畴联系在一起,最后开发出每个阶段的故事线,识别出这三个阶段的核心范畴。
  通过运用扎根理论进行分析,获得了案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过程、创新能力演化的模型以及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从1954年至今,北京同仁堂自主创新能力的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改进型创新,其次是支持型创新,最后是渗透型创新。在改进型创新阶段,影响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企业价值观、国家政策和企业家精神;在支持型创新阶段,影响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企业价值观和国家政策;在渗透型创新阶段,影响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企业价值观和企业资源。由此,可以看出企业价值观对北京同仁堂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贯穿于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的全过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