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欧元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欧贸易的影响研究
【6h】

欧元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欧贸易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背景意义

1.2 本文研究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学者研究综述

1.3.2 国内学者研究综述

1.3.3 文献综述小结

2 汇率与贸易收支理论

2.1 汇率变动与贸易收支------弹性论

2.2 马歇尔-勒纳条件

2.3 J曲线效应

3 汇率及中欧贸易现状

3.1 欧元

3.2 中欧贸易现状分析

3.3 人民币汇率政策制度历史与现状

3.4 欧元兑人民币汇率分析

4 实证分析

4.1、模型设定与选择

4.2 数据来源及选择

4.3 检验方法

4.4 检验过程

4.4.1 单位根检验

4.4.2 协整检验

4.4.3 Granger因果检验

4.4.4 脉冲响应函数

4.5 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5 政策建议

5.1 可以适当调整欧元在一揽子货币中的权重

5.2 适当增加欧元在国际贸易中的结算比重

5.3 深化金融市场,积极利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5.4 适当增加欧元储备,促进外汇储备结构的多元化

5.5 扩大贸易范围,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

5.6 推进人民币结算业务,加快人民币国际化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欧元在1999年终于正式诞生,于2002年1月1日起正式流通。欧元的产生是经济一体化的需求,也是货币一体化的成果。它不仅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构成产生重要影响,也直接削弱了美元的霸主地位。同时,也为其他国家的国际货币储备增加了一种选择。此外,欧元也促进了欧洲各国间的经济往来,简化了各国间的贸易结算;也促进了中国与欧洲各国的国际贸易收支。
  汇率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欧元自产生之日起,汇率经历了下跌、上涨、再下跌的过程。进入21世纪,中欧之间的国际贸易快速增长,贸易顺差也有所增加,这也使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屡次在贸易问题上直接交锋。从而促使人民币升值,减少国际贸易顺差。所以探讨汇率对贸易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依据汇率弹性理论,在回顾梳理文献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等实证方法,对中国与欧元区自1999年到2013年的国际贸易情况进行分析。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1)汇率对中国与欧元区国家的国际贸易收支存在稳定关系;在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基础上,人民币贬值能够改善中国的国际收支;(2)通过脉冲响应函数检验贸易收支对汇率冲击的反应,可以看出中欧贸易之间存在“J曲线效应”(3)虽然汇率对中欧贸易有所影响,但是欧元区国民收入对中欧贸易收支的影响超过了汇率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所以,根据以上结论,本文认为在我国在充分重视欧元及汇率对我国贸易的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我国的汇率改革。同时要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以及改善贸易结构,从而促进国际贸易,也能进一步获得国际贸易的话语权,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更多优势。从而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