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公共支出减贫效应实证研究——以安徽省贫困县为例
【6h】

公共支出减贫效应实证研究——以安徽省贫困县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和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公共支出与贫困

2.2 经济增长与减贫

2.3 本章小结

3 安徽省现状分析

3.1 安徽省总体状况

3.1.1 地形复杂、人口多样

3.1.2 经济发展水平低

3.1.3 贫困人口集中

3.2 安徽省贫困县状况

3.2.1 贫困县分布

3.2.2 贫困县贫困状况

3.2.3 贫困县经济状况

3.3 安徽省公共支出现状

3.3.1 安徽省总体支出现状

3.3.2 安徽省贫困县支出现状

3.4 本章小结

4 公共支出减贫作用机理

4.1 公共支出减贫理论基础

4.2 公共支出减贫作用机理

4.2.1 公共支出的直接减贫机制

4.2.2 公共支出的间接减贫机制

4.3 本章小结

5 安徽省贫困县公共支出减贫的实证分析

5.1 模型设定和数据来源

5.1.1 模型设定

5.1.2 数据来源

5.2 安徽省贫困县公共支出减贫的实证分析

5.2.1 模型估计

5.2.2 实证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促进安徽省贫困县减贫事业发展的建议

6.1 加大公共教育支出、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6.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强化社会保障投入

6.3 增加对公共医疗投入,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6.4 加大农业支出、促进农业稳步增长

结论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贫困问题是世界各国致力解决的疑难杂症之一,也是阻碍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政府近年来从各个方面加大力度致力于减贫,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然面临严峻挑战。减贫工作一直以来是由政府主导,而政府开展减贫工作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公共支出,政府可以通过调整公共支出结构,来实现政策上的倾斜,从而达到贫困减少的效果。中国在推进减贫进程中以贫困县为单位,可以实现有限资源配置最优化,因此贫困县的公共支出更能体现贫困地区对政策的落实以及治理贫困的力度。地处中国腹地的安徽省,经济实力相对薄弱,贫困人口众多,多集中在大别山连片特困区。贫困县大多交通不便、资源短缺、环境恶劣、城市化水平不高、经济发展基础薄弱、贫困程度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此背景下研究安徽省贫困县公共支出的减贫效应,不仅有利于安徽省贫困的减缓,有助于小康社会的全面推进,也可以为别的省份减贫工作提供借鉴。
  本文采取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安徽省贫困县公共支出的减贫效应,从安徽省贫困现状和公共支出现状出发,分析公共支出减贫作用机理,本文认为公共支出一方面可以直接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或提高其获得收入的可行能力,具有直接减贫效应,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增长,打破贫困恶性循环,具有间接减贫效应。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构建联立方程组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医疗卫生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农业性支出能够提高贫困县农村居民收入,具有很好的直接减贫效应,而教育支出的直接减贫效应不显著。第二、贫困县经济增长仍然具有明显的减贫效应。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农业支出能够显著的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增长,通过经济增长促进减贫,具有间接减贫效应。而社会保障支出的间接减贫效应不显著。第三、贫困县的农业增长的减贫效应不显著,而教育支出、农业支出也没能发挥促进农业增长的作用。最后本文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进一步提高安徽省贫困县公共支出减贫效应的政策建议:加大公共教育支出、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强化社会保障投入;增加公共医疗投入,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加大农业支出、促进农业稳步增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