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国家资格框架制度的形成路径研究
【6h】

我国国家资格框架制度的形成路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

1.3.2 国内研究

1.3.3 问题评析

1.4 研究方法、思路和主要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4.3 主要创新点

2 基本概念和语境

2.1 国家资格框架基本概念

2.1.1 资格与资格体系

2.1.2 资格框架与资格框架制度

2.1.3 国家资格框架相近概念

2.2 国家资格框架基本语境

2.2.1 国家资格框架与终身教育体系

2.2.2 国家资格框架与职业教育体系

2.2.3 国家资格框架与人力资源开发

2.2.4 国家资格框架与劳动力市场

3 国家资格框架制度的形成路径

3.1 分析的方法

3.1.1 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

3.1.2 国家资格框架制度环境

3.1.3 国家资格框架制度理念

3.2 制度变迁的主体及动因

3.2.1 制度变迁的主体

3.2.2 制度变迁的动因

3.3 国家资格框架制度变迁方式

3.3.1 制度变迁的方式

3.3.2 演化型国家资格框架制度建设

3.3.3 重构型国家资格框架制度建设

4 我国国家资格框架制度的实践探索

4.1 两种证书制度与双证书制度

4.1.1 两种证书制度

4.1.2 “双证书”制度

4.2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4.2.1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目标

4.2.2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层次结构

4.2.3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践特点

4.3 职业教育分级制度改革

4.3.1 职业教育分级制度

4.3.2 北京市职业教育分级制度改革实践

4.3.3 职业教育分级制度的理论贡献

5 我国国家资格框架制度形成路径

5.1 基本定位

5.1.1 国家资格框架的作用

5.1.2 国家资格框架涵盖范围

5.2 基本制度

5.2.1 管理制度

5.2.2 技术规范

5.3 建设步骤与重点

5.3.1 完善部门资格框架阶段

5.3.2 国家资格及其等级设计阶段

5.3.3 连接国际或地区域框架阶段

5.3.4 试验评估阶段

5.4 国家资格的治理

6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产业分工布局的国际化趋势加快,出现了更为频繁的人力资源跨国流动,产生了对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相关标准的国际化需求,本文通过对国际范围内正在普遍建立和推行的一项人力资源开发制度——“国家资格框架(National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制度的形成路径进行分析,试图探究适用于我国国情的国家资格框架,以实现科学评价人才,指导教育与培训,并使评价结果有效支撑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的效果。
  本研究从我国构建国家资格框架制度的需要出发,聚焦制度建设的可操作性层面,选取“制度形成路径”作为研究对象,梳理了国家资格框架制度相关概念、理论体系,通过文献研究法、交叉研究法、综合分析法,对国家资格框架制度变迁环境、动力、方式,我国资格框架建设基础、基本定位、基本制度和制度形成的方式、主要建设步骤和重点内容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以下新的观点或结论。一是以诺斯的“环境—信念—制度”的制度变迁理论为主线,对已有国家资格框架的制度形成路径进行了系统研究,提炼出两种主要路径—演化型和重构型,提出我国构建国家资格框架制度要走“演化型”制度形成路径。二是在分析我国在国家资格框架制度建设方面的实践探索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国家资格框架制度的基本定位、作用、涵盖范围以及应该健全的管理制度、技术规范,对制度建设经历的主要步骤和重点任务给出了具体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