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中文会议>第三届五省(市、区)提高采收率技术研讨会

会议信息

  • 会议名称:

    第三届五省(市、区)提高采收率技术研讨会

  • 召开年: 2015
  • 召开地: 乌鲁木齐
  • 会议文集: 第三届五省(市、区)提高采收率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 主办单位: 天津市石油学会;河南省石油学会;山东省石油学会;黑龙江省石油学会;新疆石油学会
  • 出版时间: 2015-07
  • 排序:
  • 显示:
  • 每页:
全选(0
<5/6>
112条结果
  • 摘要:由于CO2良好的驱油性能使其在三次采油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微观可视化模型制作方法及其实验过程,采用此方法研究了垂向上不同密度和混相、非混相下CO2的微观驱油机理,得出认识:油藏条件下CO2处于超临界状态,密度接近原油密度,驱油效率高;CO2混相驱较非混相驱驱油效率高,残余油较少,主要分布在生产井的边角及极少量盲端.
  • 摘要:对用WDL-1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配制的鲜酸和酸岩反应阶段的残酸粘度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WDL-1鲜酸的表观粘度低于8mPa·s,易于酸液泵注;WDL-1盐酸体系在与碳酸盐岩反应的过程中,WDL-1酸液的表观粘度随酸岩反应的进行逐渐增大,90℃以下时,酸液的粘度随酸岩反应的进行呈线性增加;WDL-1的加量对WDL-1酸液的表观粘度影响较大,加量越高,粘度越大,同时粘度随酸岩反应进行的变化值也越大,可以根据使用温度,调整用量.WDL-1酸具有缓速低滤失、易转向等特点,8wt%WDL-1酸可以满足高温深井的酸化、酸压的需求。
  • 摘要:针对不同井轨迹偏移情况和程度,利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CMG分别建立井轨迹在水平面和垂向上的偏移时双水平井SAGD生产的机理模型,分析了不同偏移情况对SAGD生产的影响.以新疆风城某SAGD开发区实际井轨迹偏移较严重的情况为例,分别建立实际井轨迹和井轨迹无偏移的数值模型,对比两种模型对应的生产情况,其结果与机理模型预测结果吻合.研究结果表明,井轨迹偏移对双水平井SAGD生产的影响主要是循环预热结束后,注采井之间不能形成均匀的热连通,导致转SAGD生产后部分井段对应的蒸汽腔发育迟缓,日产油量峰值出现较晚,稳产期产量下降.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考虑采用注降粘剂等措施,改善热连通效果差的井段,以提高整体开发效果.
  • 摘要:车排子油田车排1井区属中孔低渗储层,储层粘土矿物中高岭土含量高(70.7%),且存在一定的敏感性.通过影响稳定注水因素进行系统研究,提出了全新的储层保护理念,在注水前采用水处理剂对水质进行改型,满足现场注水水质要求;在注水前期加入预处理剂来消除两相流的影响,方案实施6个多月后,注入量、压力满足注水要求.
  • 摘要:研究合成了一种渗透性较强的药剂,可以让其在低搅拌强度下快速渗透到原油当中,分散原油中的胶质沥青质,达到降粘的目的.室内实验结果证明,该产品降粘率达99%,且降粘后12h内都可保证降粘率在99%以上,同时在80℃条件下,能够快速脱水.通过现场应用发现,该产品可实现电加热举升工艺的替代和降低抽油机载荷.
  •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大港油田开展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发展进展,重点介绍了污水聚合物驱、聚表二元驱和空气泡沫驱技术研究与应用情况,针对各项技术发展中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下步复杂断块油藏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明确发展方向.如何合理优化药剂用量,提高聚合物及表活剂的利用率,对于提高聚驱及二元驱经济效益、增强聚驱及二元驱抗风险能力、扩大化学驱应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化学驱见效时间早晚不是一个主要因素,更重要的是聚合物在地下的粘度保留率,如何增加聚合物在油层中热稳定性是提高聚合物利用率的有力保证;在开展三次采油试验时,注入时机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如何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综合含水、采出程度怎样优化在最经济时机来开展三次采油技术是关键。
    • 作者:刘俊霞,
    • 会议名称:第三届五省(市、区)提高采收率技术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滨南低渗油藏孔吼细小、渗透率低,注水压力已高达28MPa,仍然注水困难,影响水驱效果,对此,通过开展酸液静态试验及各个添加剂配伍试验及岩心流动试验,筛选出出多氢酸体系均具有较好的缓速性、溶蚀能力、能有效防止Fe(OH)3沉淀、防止酸渣的产生,并与地层流体具有良好的配伍性,酸化效果良好,能够满足滨南低渗油藏注水井深度酸化处理的需要;并与表面活性剂结合,使得优势叠加,加大储层酸化处理深度,极大地提高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范围,充分发挥其增溶油作用、低界面张力作用和增加驱替介质粘度,降低岩心残余油饱和度,提高洗油效率,现场实验证明,深部处理酸液体系与表面活性剂相结合的攻欠增注工艺,实现了滨南低渗透油藏的降压增注.
    • 作者:李传乐,
    • 会议名称:第三届五省(市、区)提高采收率技术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文-卫-马-古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一类层及二、三类层均已完全打开,由于开发层系多,受储层物性差异大、层间非均质严重压力差异大、油水关系复杂等因素影响,以往单层开采方式及配套工艺技术不能完全满足已不能满足油田开发需要.因此,针对测试不准确问题、采油时层间影响严重及卡堵水有效率低问题开发了生产过程中的测剩余油-找堵水工艺技术、分层同采工艺技术,完善了目前卡堵水工艺技术,现场应用效果良好:提高了多层系-非均质油藏分层测试准确度及多层系同时挖潜能力.
    • 作者:刘颖,冯明溪,
    • 会议名称:第三届五省(市、区)提高采收率技术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CO2驱油技术是国外一项成熟的提高采收率方法,受到世界各国油田的广泛关注.非均质性作为CO2驱重要的油藏和操作参数,对CO2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影响很大.安默德(Ahmed)等人通过敏感性分析研究了主要参数对CO2驱采收率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非均质性条件下,在合理的注入速率下,采用五点法井网,单井控制面积0.48km2,短周期WAG,水平井段尽量位于产层下部,长度与井距相等,可获得最大采收率.美国朗之利韦伯油田是世界第三大CO2驱油田,从1986年开始实施至今仍然在产,后期CO2气窜严重,通过非均质性研究,调整各项参数,并尝试泡沫和凝胶调剖等技术,取得较好开发效果.国外在CO2驱油技术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上取得较大进展,对我国一些油田开展的CO2驱油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 摘要:为比较新一代高通量测序与现在常用的16S rDNA克隆文库技术,评价两种方法在研究油藏微生物群落结构方面的优缺点.针对陆梁油田注入水和LU3075油井采出液,以16SrDNA基因为标靶,通过高通量测序和16SrDNA克隆文库方法分析油藏微生物的组成、丰度和多样性,比较两种方法在油藏微生物研究中的适应性.在不同微生物分类水平,从采出液水样中,16S rDNA克隆文库法检测到4门、6纲、8目、15属,而高通量测序检测到12门、24纲、35目、63属.注入水水样也得到类似规律.高通量测序检测灵敏度高于16SrDNA克隆文库法.实验发现,两种方法准确度均较高,在油藏环境样品中454焦磷酸测序法可以检测到丰度仅有0.03%的微量菌属,适合用于期望得到最详实信息的水样群落检测,而在只希望得到主要优势菌的样品中,16SrDNA克隆文库法更适宜使用.
  • 摘要:阴阳学说是七千年前的中国古代哲学,该学说认为自然界任何事物或现象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互根互用的阴阳两个方面,阴阳平衡,则事物稳定存在,阴阳失衡则就很快步入衰亡.本文正是根据这个原理,判断出当前高含水油田的问题是注水处于强势、堵水处于弱势的阳盛阴衰状态,并从恢复油田阴阳平衡的角度提出了“水平井注堵水剂解决石油开采三大矛盾的方法”和“水平井压裂缝填充覆膜砂建立透油阻水筛的采油方法”以及“串联油层开采方法”,前两种方法均通过实验证明可以大幅度提高采收率.
  • 摘要:A油田是海上水平井井网整体开发油田,受平面非均质性影响,注水开发后油井单向见水、含水上升快,波及系数低.本文通过室内岩心实验法和数值模拟法,开展了水平井网弱凝胶整体调驱方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含水率40%时进行调驱,调剖剂可以较好地发挥对高渗透层的封堵作用,与水驱相比采收率有明显提高.该方案在现场实施后,油田自然递减率及含水上升率等开发指标得到了有效改善.同时利用霍尔曲线法、含水上升率法、自然递减率法、数值模拟法等方法评价实际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弱凝胶整体调驱是改善该类油田开发效果的有效途径.
  • 摘要:河南油田南部陡坡带304井区位于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南部边缘,该区储层纵向非均质性质严重,其中低渗油层自然产能普遍较低,米采油指数仅0.01~0.10t/d·m·MPa,平均0.05t/d·m·MPa,达不到工业开发油流.为提高低渗层采收率,保证B304区块整体开发效果,在储层评价基础上,通过低温低伤害压裂液体系研究、区块整体压裂方案研究、压裂配套工艺研究等多项技术公关,形成一套完善的304井区低渗储层整体压裂改造技术,现场实施取得了显著的压裂投产效果,保证了区块低渗层的工业化开采.
    • 作者:董建立,马宏伟,
    • 会议名称:第三届五省(市、区)提高采收率技术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聚合物驱能改善注聚井的吸水剖面,但因受油层条件的限制,聚合物溶液沿高渗透条带突进以及高深层聚合物粘损率大的现象仍然存在,为改善聚驱井层间层内吸聚差异大,降低聚合物粘损率等问题.河南油田经过多年攻关研究,形成了序列化聚合物驱分注工艺技术,适应不同渗透性能、不同层间差异的油藏.研制了井下同心分注工艺技术、地面聚合物分注工艺技术.井下同心分注工艺技术通过井下低剪切配注器等分注工具和配套的投捞测试仪器,实现了聚合物驱井下单管多层分层配注;地面聚合物分注工艺技术是将聚合物配注器放置在地面,进行地面投捞与调配,将各个配注器连接电磁流量计,实时监测各层的注入量,数据真实准确.在河南油田共应用50多井次,成功率95%,改善了聚合物驱开发效果.
  • 摘要:火烧山油田为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大量的调剖治理改善了注水开发效果,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油层条件、调剖机理与初期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井区域残余油饱和度相对减少,需要向大剂量和深部发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而多年的调剖为开展调驱技术创造了条件,在充分调剖的基础上,开始进行调驱技术研究.室内进行了可动凝胶调剖剂岩心驱替实验和封堵实验,进行了注水站集中调剖分子膜驱油技术的研究,现场开展了注水站集中调剖分子膜驱油试验,对其效果进行了分析,取得了一些的认识与建议,探索了油田治理的有效手段,改善剖面的吸水状况,提高水驱效率,为油田的稳产打好基础.
  • 摘要:中原油田部分区块油藏CO2驱最小混相压力高于地层压力,不能实现混相驱.本文测定了5种不同类化学剂对CO2-原油界面张力的影响,通过复配实验得到最佳调节剂浓度配比.该调节剂能降低CO2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8.5%-25.5%.采用高温高压界面张力仪测定CO2与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实验表明该调节剂能降低最小混相压力17.8%.
    • 作者:于娣,
    • 会议名称:第三届五省(市、区)提高采收率技术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本文从大港油田复杂断块油藏条件出发,研究了聚/表二元驱体系与大港常规油藏(高孔高渗、低粘、中低矿化度)与高温高盐油藏(中渗、高粘、高矿化度)的匹配性,建立了二元驱体系研究流程与技术标准,优化出了适合的二元驱配方,为现场应用提供了技术参数,将有效指导大港油田二元驱现场应用并为中石油同类型油藏提供技术借鉴.
    • 作者:元福卿,韩玉贵,
    • 会议名称:第三届五省(市、区)提高采收率技术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针对聚合物驱后期油藏综合含水回返,产油量递减,筛选出分子量更高的超高分聚合物,评价其增粘性、粘弹性、抗剪切性、封堵性和油藏适应性,利用其调驱能力和改善流度比能力更强的特点,从而进一步扩大波及体积,提高原油采收率.对孤岛中二北Ng3-4聚合物驱后期评价表明,超高分聚合物增粘性能是常规聚合物的1.5-1.8倍,改善流度比能力更强,在聚合物驱的基础上可提高采收率3.6%。
  • 摘要:本文采用对历史生产数据回归的方法,简化已有可动凝胶预测的模型,减少了预测模型所需要的参数.解决了原模型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较难取准取全所需参数的问题,此外该方法相比油藏数值模拟具有减化工作、缩短预测时间等优点.在北布扎奇油田实际应用的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实际生产数据趋势一致,预测聚合物弱凝胶体系调驱提高采收率与实际值误差均小于1%.
    • 作者:铁磊磊,
    • 会议名称:第三届五省(市、区)提高采收率技术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通过调研国外颗粒与孔喉匹配理论,结合目前国内孔喉颗粒直径比的单因素匹配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油田条件开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体系浓度、分散相运移速度、总注入量等三个因素对微球的封堵效果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微球与地层的匹配应该是多因素匹配.结合多因素匹配理论结合油田实际开发特点提出相应的工艺措施对策.微球与地层的匹配非简单的“1/3架桥”匹配,实验发现在低速下1/l0孔喉直径的微球也能起到较好的结果;除颗粒孔喉粒径比外,注入浓度、注入速度等因素在某一油藏范围内对微球体系的封堵都起着决定性作用,与油藏参数均存在最佳匹配值,微球与地层之间的匹配是多因素匹配。对于高含水后期油田,水线推进速度快,在注入初期可通过降低阶段注水速度、提高微球直径等方式提高封堵强度。微球浓度的提高应在一定范围以内,浓度太高,近井带滞留严重,会最终影响措施效果。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