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石河子2010年10月8日暴雨天气成因与落区分析

石河子2010年10月8日暴雨天气成因与落区分析

摘要

2010 年10 月石河子垦区从7 日到8 日出现强降水,其中安集海片区的最大降水量为31.9 mm,下野地片区的最大降水量达39.4mm,而135 团和142 团日降水量RR》22mm。10 月9 日早晨各地最低气温降至0 至8℃之间。此次石河子历史上罕见大暴雨天气,给垦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程度的灾害,而降水过后的低温更加重了灾情的发生,给人们的正常生活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及天气图、 FY-2C 卫星云图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等,对这次暴雨天气过程中产生的大降水成因与落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降水天气过程是在一槽一脊的大降水的典型环流背景下产生的。欧洲为高压脊区,西伯利亚至黑海为低值系统。由于脊前西北气流引导极地冷空气南下,促使锋区进一步加强。随着欧洲脊向西北方向发展并且不断顺转南下,迫使低涡分裂成两部分,一部分滞留在黑海,另一部分东移到西伯利亚。随后西伯利亚低涡逐渐东移南压到咸海至巴尔喀什湖之间。从7 日到8 日,西伯利亚低涡东移南压到新疆上空,极地冷空气沿着欧洲脊不断进入到槽区内,锋区进一步加强。新疆石河子地区处于强锋区内,蕴藏着不稳定能量,同时由于冷暖空气交换极为明显,有利于不稳定能量释放;另外由于中低层风场维持长时间的动力辐合,西伯利亚低涡长时间稳定不动,一直到9 日低涡才移出新疆。因此此次降水天气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在石河子多普勒雷达组合反射率回波演变图上,从2010 年10 月7 日09 点石河子偏西地区不断有强度≥40dBz 的回波块生成并向东北方向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不断有强回波块新生发展,并且气柱含水也逐渐加大,形成一条东北-西南向的回波带。石河子偏西地方开始出现降水,一小时以后雷达回波继续发展,在石河子偏北地区汇合。11 时全垦区各地均出现≥40dBz 雷达回波,降水强度和范围逐渐加大,并且覆盖全地区。此次大降水天气降水覆盖面广,并且持续时间长。对应降水实况,强降水落区位置正好与≥40dBz 雷达回波位置对应。从FY-2C 红外卫星云图上可以明显地看出,在新疆中天山有一降水云带自西向东,在缓慢东移的过程中逐渐加强,强冷云带强烈发展与实测的降水强度以及主要降水时段相吻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