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12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 >微囊藻毒素诱导细胞凋亡的途径

微囊藻毒素诱导细胞凋亡的途径

摘要

早在20多年前,微囊藻毒素的潜在健康危害就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它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致癌剂.1990年,微囊藻毒素(MC)制毒的分子基础被明确阐述,即MC在进入靶器官肝后,在肝细胞内能强烈地抑制蛋白磷酸酶的活性;1996年,巴西的一家医院,肾透析用水被MC污染,最终导致52人死亡;经统计,中国南方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明显偏高,也被认为是与饮水中的MC污染有关;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饮用水中MC-LR含量的临时指导值为1μg/L;2000年前后,研究人员从巢湖的专业渔民血液中检测出MCs,并发现长期的低剂量慢性暴露引起了一定程度的肝损伤.微囊藻毒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证据确凿,不容忽视,尤其是在富营养化越演越烈、有毒蓝藻水华肆虐的今天。同时,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产生了大量的生活污水、工业与农亚废水,水体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而水体中营养元素的大量聚集,使得生活在水中的藻类过度生长、大量繁殖。近年来频频发生的水华现象,已经成为了全球广泛关注的问题。藻类在生长过程中,能够产生多种毒素,其中微囊藻毒素的致病机理研究得最为透彻。当水体严重富营养化时,产毒蓝藻往往大量暴发,微囊藻毒素就会产生并释放到水体之中。从200年7月1日起,中国将实施新的生活饮用水标准,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微囊藻毒素被列入水质检测指标。关于微囊藻毒素诱导细胞凋亡的研究很多,诱导细胞凋亡是微囊藻毒素发挥其毒性的关键,微囊藻毒素如何诱导细胞凋亡,总的来说有3种途径:阻滞细胞分化、损伤细胞DNA及损伤细胞线粒体。如今对线粒体损伤途径的研究最为充分和广泛,但具体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