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华大戏院的建筑设计研究

摘要

本文以民国首都最高档的剧场建筑——南京大华大戏院为研究对象,对其建筑设计展开一系列解析,从而探究其形式背后的构成规律。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与建筑学相关方法的借鉴,对南京大华大戏院产生的建筑设计相关内容进行层层梳理,分别从背景、建筑设计沿革、建筑要素及空间角度,进而归纳出南京大华大戏院的建筑特色。民国时期对于现代剧场中大厅、观众厅与舞台的称呼还未统一。民国27年(1938年)5月发行的(电影院经营法》中将进入剧场前穿过的大厅叫做串堂,观众厅被唤作正厅或是戏场,舞台为戏台。而现存基泰工程司的原建筑施工图上分别名为大厅、正厅、楼厅及戏台,本文对以上结构进行了具体分析。rn 民国时期凡具规模的剧场“均设有串堂”;大厅的装修陈设必须达到“富丽堂皇”的程度。在设计大厅时,建筑师不断的在找寻空间尺度间的联系。地面设计选用具亲和力的米色水磨石井字纹拼花,以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外圆内方”的形式填充“中国式”纹样并适当留白,使顶、地、墙之间可以自由呼吸。观众厅是现代剧场建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事实上,剧场大多技术设施设计是围绕观众厅展开的,因此,它是剧场建筑的核心。南京大华大戏院的观众厅属于矩形平面布置,这类观众厅具有平面规整,结构简单和声能分布均匀的优势,且利于简化建筑结构造型,缩短工期、减少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具体分析了其建筑比例、声学、视线、通风设计。楼座的容量需兼顾池座规模,一般占总容f的30%-40%为宜。如图29南京大华大戏院楼座约有588坐席,占总容量1647席的35.7%。由于楼座容量较大,以单双号座区划分实行双进口的入场模式。镜框式舞台在西方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尤其受到西方自然主义戏剧推崇。传入中国后,受到中国传统戏曲界极大的认可,成为民国时期包括具有官方背景的会堂在内的剧场建筑标准配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