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合并临床下痫性放电的临床特点和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患儿合并SEDs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疗效。rn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2年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康复科住院治疗的453例脑瘫患儿的病史资料,分析总结合并SEDs的脑瘫类型、头颅MRI和脑电图等临床特点。对治疗6个月以上的患儿进行随访,比较治疗前后脑电图的改善及癫痫发作情况,统计分析治疗效果与用药情况、用药类型间的关系。rn 结果:1.脑瘫患儿合并有SEDs的发生率为16.3%(74/453),合并临床发作的发生率为9.9%(45/453)。SEDs在无癫痫发作的患儿中发生率为18.1%(74/408)。2.脑瘫合并SEDs以痉挛型脑瘫最常见(79.7%):头颅MRI的异常率为93.2%,以脑室旁白质软化为主(64.9%);脑电图以多灶性放电为主,左侧大脑半球稍多于右侧,放电部位依次为中央区、额区、颖区、顶区、枕区、前额区。3.6个月后随访率为62.7%(42/67)坚持服药率为70.6%(24/34),家长重视度不够是主要原因。4.坚持服药的患儿无人出现癫痫发作,未规范治疗的患儿出现癫痫发作的发生率11.1%(2/18)。坚持服药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6.7%,抗癫痫药物以左乙拉西坦为主(50%),各药物组间治疗有效率差异较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n 结论:1.脑瘫患儿痈性放电的出现率为23.9%,以SEDs为主。脑瘫合并SEDs的发生率为16.3%,合并临床发作的发生率为9.9%。SEDs在无癫痫发作的患儿中发生率为18.1%。2.脑瘫合并SEDs以痉挛型为主,占75%,其次是肌张力低下型、混合型,未见不随意运动型和共济失调型。可能与以下两点有关:①发病率与样本量的因素;②癫痫的发病机理与脑损伤部位间的相关性。3.脑瘫合并SEDs的头颅MRI异常率为93.2%,高于一般脑瘫患儿。原因是前脑损伤者以PVL为主,多较后者严重。4.脑瘫合并SEDs的脑电图以多灶性放电(63.5%)为主,左侧大脑半球受累稍多于右半球,痫性放电部位依次为中央区、额区和颖区、顶区、枕区、前额区。痫性放电病灶可导致脑功能和结构的损伤,放电部位不同造成的认知功能障碍和程度也不同,对临床康复治疗有指导意义。5.坚持服药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6.7%,提示脑瘫合并临床下痫性放电抗癫痛治疗的效果较好。6.坚持服药的脑瘫合并SEDs的患儿无人出现癫痫发作,未正规治疗的患儿出现癫痫发作的发病率为11.1%,证明了抗癫痫治疗的必要性。7.抗癫痫药物主要是左乙拉西坦(50%),其次是奥卡西平、丙戊酸和拉莫三嗪。各药物间治疗有效率差异较大,但不同药物组间治疗有效率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SEDs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抗癫痫药物的合理应用需要更多的大样本研究来分析总结。8.随访发现两个问题:①随访率低;②坚持服药率低。主要原因是家长重视度不够,医务人员需要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宣传教育。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