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分析

摘要

目的:通过对177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分析,探讨BPPV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变位试验(包括Dix-Hallpike和Roll试验)采用红外线眼动记录仪(VNG)作眼震记录,根据眼震类型、方向、潜伏期和持续时间对BPPV进行定侧和分型.同时结合眼动功能、变温试验、电测听、前庭肌源性诱发电位、颈椎照片、头颅CT、MR和经颅多普勒等检查结果判断BPPV的病因是原发性或继发于其他疾病.治疗方法全部通过手法复位,后半规管(PSC)、前半规管(SSC)BPPV采用Epley法或Semont法复位,水平半规管(HSC)BPPV采用Barbecue翻滚法,继发性的同时针对原发病进行病因治疗.分别于治疗后1周和3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原因不明特发性113例(63.8%),继发于其他原因64例(36.2%);PSC-BPPV122例(68.9%),其中管石症118例,嵴顶症4例;SSC-BPPV1例(0.6%);HSC-BPPV 51例(28.8%),管石症38例,嵴顶症13例;混合型BPPV1例(1.7%).采用手法复位1周及3月后随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9.7%和85.9%.结论:通过VNG记录眼震能提高BPPV诊断的准确性,手法复位是治疗BPPV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