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肠道疾病的主动监测研究进展

摘要

食源性肠道疾病是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肠道疾病.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增长,带来的健康及经济方面的问题快速涌现,目前已成为全球广泛存在并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随着医疗机构逐步参与,哨点医院发挥越来越大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使得食源性肠道疾病的监测从以往单纯的疾病预防、食品加工转向医疗机构的主动监测.文章介绍了食源性肠道疾病的定义、基本要素、分类、发病特点等基本信息以及主动监测的内容、方法、结果报告.重点搜集了包括美国、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等在内的国外食源性肠道疾病主动监测的现状以及中国国内食源性肠道疾病主动监测的现状.中国在加强食品安全方面,尽管在法律化、制度化上已经接进了发达国家,趋于完备或正在完备,但是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承待解决,有待千尽快地改进和完善.目前中国食源性肠道疾病监测现状主要以被动报告为主,掌握的是已经发生或诊断明确的事件和疾病谱.相对于中国,发达国家在构建食品管理框架时优先考虑食源性肠道疾病监测,将医疗机构纳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注重多部门协作机制,建立完善的食品溯源体系,将临床诊断、实验室检验、流行病学调查、溯源技术等技术融合,主动发现病例、主动发现致病因子、主动发现病因性食品同时,从相关政策法规、医疗机构、食源性肠道疾病CDC、媒体等方面介绍食源性肠道疾病主动监测的进展.自1982年以来,至2015年新食品安全法出台执行,中国针对食品安全立法从未松懈.目前涉及食源性疾病管理的法律主要有两部,《食品卫生法》和《传染病防抬法》.医疗机构医师在疾病诊治过程中发现疑似食源性疾病的病例和可能是食物传播引起的某些感染或中毒性暴发疾病的病例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食源性疾病的流行规律,对食源性疾病暴发进行监测,为政府制定和调整食源性疾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不断加大宣传力度,高度重视食源性疾病,坚持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食品安全五要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