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全国针灸临床适宜技术推广研讨会暨甘肃省针灸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针刺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后遗留头昏症状疗效观察

针刺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后遗留头昏症状疗效观察

摘要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在头位改变时出现的短暂眩晕发作为主要特征的外周前庭性疾患,约占所有眩晕患者的17%~22%,近年来BPPV以保守治疗为主,然而许多患者在CRP治疗成功后,虽然眩晕和眼震消失,但仍有残余的、非特异性的头昏、漂浮感.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针刺辅助治疗在接受CRP治疗的BPPV患者遗留头昏症状中的疗效.中医学认为BPPV属眩晕范畴,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针对瘀血存在于病理始终的特点,以活血化瘀为治疗本病基本大法。大椎穴为诸阳之会,针之可通督脉之气,振奋阳气,畅通闭阻经络。颈部夹脊为督脉、足太阳经经气循行之处,针之可通督脉、足太阳经经气,颈部夹脊穴深处有丰富的神经丛,针刺后可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改善其周围组织营养,同时通过脊神经和交感神经的体液调节,使交感神经释放缓激肽、5-羟色胺、乙酰胆碱等化学介质,从而调整血流速度和血容量。百会、上星可益气养血。风池、天柱两穴能升发清阳之气,补益脑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视物旋转较剧乃肝阳化风上扰清窍所致,泻太冲可平肝潜阳熄风。诸穴配合共奏激发经气、调理经脉气血、改善循环之功,在针刺过程中,应运不同的手法,会起到抑制或兴奋的作用,利用小幅度高频手法,能明显消除颈部肌肉的紧张状态,调节颈椎内外力学平衡,通过末梢感受器,由脊反射系统传到视丘下部“B”,细胞交感带,直到大脑皮层对植物神经进行调节,使交感神经的紧张程度降低,改善BPPV手法复位后遗留眩晕症状,全面、较好的解决了BPPV手法复位后的遗留眩晕症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