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治疗

摘要

目的:探讨血栓形成的原因,研究血栓形成与恶性肿瘤相关危险因素,并从根本上降低血栓发生率以改善治疗预后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本文旨在研究肺癌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阐述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以增强临床医生对认识血栓形成及栓塞的防治重要性. 方法: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在2004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99例肺癌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患者作研究资料,并收集同一时期肺癌不伴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100例患者作对照资料.利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对血栓组内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对两组资料进行对比,探讨肺癌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同时阐述其临床表现以及临床常规治疗方法.通过SPSS17.0软件行数据分析,实验室检验结果用((x)±s)描述,采用t检验.单因素分类分析采用X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行多因素相关性分析. 结果:1.血栓组共99例,肺栓塞49例(49.5%),其中单纯肺栓塞31例(31.3%),肺栓塞合并下肢静脉血栓栓塞18例(18.2%).单纯下肢静脉血栓栓塞32例(32.3%)脑栓塞11例(11.1%),其余为其他类型栓塞.2.血栓组中,确诊血栓栓塞性疾病距诊断肺癌的时间小于等于3个月者共59例(59.6%),3月以上至6月者17例(17.2%),6月以上至12月为14例(14.1%),1年以上发生血栓栓塞占9例(9.1%).3.血栓组中,Ⅲ-Ⅳ期患者及化疗4周期以上的患者出现肺癌合并血栓栓塞发生比例较高.4.血栓组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计数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血浆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也较对照组降低,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血栓组抗凝治疗有效者72例(72.7%),无效15例(15.2%),未行抗凝治疗12例(12.1%).经抗凝治疗5天内症状明显缓解者65例,占总治疗人数74.71%.6.单因素分析得出两组资料在是否存在肺内感染、输血治疗、既往患冠心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化疗、手术、病理类型为腺癌这些因素上存在差异性(P<0.05).利用Logistic回归行多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示在输血治疗、化疗、手术这些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R>1). 结论:1.肺栓塞和下肢静脉栓塞是肺癌中较常见的血栓栓塞类型,且在肺癌确诊后3个月内的发生率最高.2.输血治疗、化疗、手术为肺癌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3.早期积极的抗凝、溶栓、改善微循环治疗是提高治疗有效率的主要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