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三届中国地方志学术年会暨两岸四地方志文献学术研讨会 >晚清民初台州方志家群体及其方志编纂实践特点——以民国《台州府志》编纂者为中心的考察

晚清民初台州方志家群体及其方志编纂实践特点——以民国《台州府志》编纂者为中心的考察

摘要

晚清民初,在浙江台州地区形成了一个以师友关系为纽带、以缵绪起衰为职志的台州籍方志家群体.他们中不少人以国史之才主持或参与桑梓修志活动,为传统方志编纂实践注入了不少新理念和新方法.同时,这个群体因彼此之间或学业传承,或共襄志事,而在方志编纂实践中形成了共同的鲜明特点.这些特点,对于今天的修志者来说,仍然弥足珍贵,值得借鉴. 本文通过分析台州方志家群体的构成,为人们了解当时修志人物和修志队伍,以及修志模式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范本。晚清台州方志家群体最基本的人物关系链是师生关系,从晚清著名经史学者王葉倡导修志,先后从事《台州府志》编纂的王彦威、王舟瑶、喻长霖、章棂、管世骏、方来等人均曾师事王葉,系王菜弟子,具有同学关系。而这批第二代的方志家中,又存在同事、“同官”等关系,这是一个内部联系十分紧密的独特知识分子群体。这批方志家同时又曾先后参与《台州府志》及多部当地县志、州志的编纂工作,是具有共同实践经历的群体。共同的学术背景、共同的时代背景、共同的实践经历,使台州方志家群体成为一个极具典型样本意义的方志人物群。周祝伟先生从台州方志家群体关系人手,细细展开这个群体的特征,从一个极佳的角度切入了研究对象。同时,该文还将当时方志学思想的交流师生传授、同道小众交流这一特征清晰反映了出来,方志学术流派的形成过程也同时得到了反映。 同时,文中对《台州府志》等当地多部府、县志书编纂的过程的记述也十分鲜明地反映出当时的修志模式及其局限。《台州府志》的续修是当地名流王彦威所倡议的,得到时任知府的支持,但是随着官员人事变动,修志之事陷入停顿,再次得到时任知府的支持而启动后,完成了编纂又无法刊印,前后持续了三十年左右才刊印面世。这种因人而兴的修志模式十分脆弱,当确实是明清方志编纂的基本面貌。台州方志家群体编修其他志书的过程中也多次遇到“局罢人散”时断时续的情况,台州方志家们都以一种高度的文化自觉,坚持编修,而且以极高的学术自律精神对志书质量严格把关,这种方志人的精神是十分可贵的,但是这种修志模式本身是不可取的。 通过具有共性的群体人物进行对比,分析了解这一群体的方志编纂思路,将台州方志家群体的方志思想清楚而明晰地展现了出来。周祝伟先生总结认为这一方志家群体为人尚古淳风,重气节;在方志学术上不名一家,能兼采众长,对以戴震为代表的地理派和以章学诚为代表的历史派,能兼收并蓄,该群体代表人物王菜虽然认同章学诚方志属史的观点,并且在修志中积极实践,认为“修志之法与修史同,据旧本,摭群书,凭采访,一字一句不能虚造,亦不可虚造。所最重者,惟在编次耳”。在方志编纂实践中也十分注重征文考献;但同时他对以戴震为代表的地理派的一些合理主张,也积极地加以吸收采纳,认为“地志之书,最重沿革。今列表于前,复详稽列史,备检群书,条列于后,而疆域、形胜以次载焉”。受此影响他十分注重地图。在修志实践中,这一群体普遍能够尊重前人劳动成果,妥善处理因、创关系,较好地处理了晚清民国时期修志事业时废时兴,断断续续造成的志书体例、资料等问题。同时,台州方志家群体还特别强调征文考献,注重实地踏勘调查,走出书斋进行实地踏勘和采访,编纂班子中特别设置“采访”一职。台州方志家群体在编纂中十分关心社会现实问题,在危世乱世之中,出于挽国家、桑梓于危世的使命感、责任感,对于志书的编纂更加倾心注力。这些特质都是十分可贵的方志精神。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