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 >CARTO指导下导管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早/室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CARTO指导下导管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早/室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特发性室早/室速(PVB/IVT)导管消融临床疗效及电生理特征.方法:对我中心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CARTO指导下导管消融治疗256例PVB/IVT的临床和电生理资料进行分析.PVB符合下述标准之一者为本组导管消融的入选标准:①24hPVB负荷≥10%或绝对值10000次以上,并愿意行导管消融者;②24hPVB负荷6~10%或绝对值5000次以上,伴有早搏相关的严重症状或静息时早搏增多药物效果不佳者.根据发作时心律失常的体表心电图初步确定PVB/IVT的起源心腔,在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电激动顺序标测,确定最早的激动起源部位(消融靶点),用冷盐水灌注导管行局灶性消融或线性消融.结果:1.基本特征:256例患者年龄8-79岁,男120例,女性136例。22例合并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其中6例左室显著扩大(左室舒张末期直径≥65mm)。2.PVB/IVT分布及其起源部位:(1)分布:单纯PVB183例,IVT61例,PVB合并IVT12例。(2)起源部位:A.182例起源于流出道(即流出道占71.1%),其中右室流出道123例,左室流出道23例(左室游离壁6例、二尖瓣-主动脉瓣连接除10例、左室前乳头肌7例),主动脉窦内34例,肺动脉瓣上2例;B .45例为分枝性PVB/IVT,其中左后分枝42例,左前左前分枝3例;C.29例为房室瓣周PVB/IVT,其中3例起源于二尖瓣环,23例起源于三尖瓣环,3例位于HIS附近。结论:右室流出道是PVB最多见的起源部位,IVT以左后分支最为多见,其他部位起源者并不少见,重视以上少见部位导管消融是提供消融成功率的关键,三维标测系统及冷盐水灌注导管显著提高导管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