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粘酸酸液体系理论与实践

摘要

在碳酸盐岩酸化压裂中,由于储层本身存在微裂缝,以及酸液和岩石反应形成蚓洞,使酸液通过酸蚀孔洞滤失严重,常达不到最佳的改造效果,本文介绍了一种适用于碳酸盐岩地层的独特的化学反应的酸化体系,它的特点是能自动转向,在酸岩反应初始,酸液粘度较低,最初的粘度为15-30mPa.s左右,施工压力低,容易泵送,当它进入产层后,随着反应的进行,pH值升高,酸液粘度增加,最高迭几百mPa.s,起到酸液转向的作用,可控制液体粘度慢慢增加,阻力慢慢变大,使酸液和近井地带岩芯的接触得到控制,让酸液具有深穿透或转向的能力,达到整个产层均匀布酸的目的。而当液体pH值升高到4以上,酸液粘度又降低,自动解出,达到暂堵转向的作用。酸蚀裂缝导能力试验发现变粘酸在大理石表面形成一定刻蚀,裂缝沟槽明显深于目前应用的交联酸和稠化酸。压裂酸化后能形成长距离的裂缝通道,使低渗透储层达到经济的生产能力。它是目前酸化最为有效的控制酸液滤失的手段,对提高酸液效率及作用距离均有较大的改善。现场试验23口井,均取得较好的试验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