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二届世界中国学论坛 >中国传统外交之后设基础探析

中国传统外交之后设基础探析

摘要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思维历经从反霸外交到韬光养晦,再到和平发展(和平崛起),以至共同促进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转变.其中除了反霸外交的思维,带有部分马克思主义的反资本主义和统战的色彩之外,事实上,所有的思维都包括了中国传统的外交哲学,例如"反霸"是孟子思想中主张以德服人、反对以力服人的"王霸之分"的思想,韬光养晦是道家思想,以和为责、和睦万邦、复兴民族等则是儒家的中心思想.特别是中国在反驳西方的"中国威胁论"的说法时,更是以固有的文化的和合思想为主,来为自己的当前发展、军费提升和未来的战略意图作辩护,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张立文说:"和合思想'是中华民族自我发展和追求和谐生活的精神支柱,奉行以此为出发点的外交理念是民族精神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而时任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在阐述中国与别国相处之道时也说:"中华民族在对外交往-中,崇尚亲仁善邻,主张和而不同,追求普遍和谐"."和"与"合"这两个普通的汉字,几千年来一直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今天,对于日益繁荣的中国而言,"和舍"已经成为其对外交往事务中的一个准则.中共中央党校的学者门洪华解释中国的外交哲学时说,在哲学观上,中国外交深受"仁"、"礼"、"中庸"等思想的影响,并以"和而不同"为主要体现.孔子的"仁"、"礼"等哲学思想长期作为指导中国处理对外交往的原则,和平、中庸哲学观念也长期影响中国的外交活动."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孔子日:"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仁"不仅是个人修养的至高境界,同时也是对国家及天下秩序的设计,这就是所谓"家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设计."仁"不仅强调自己的修身养性,还强调其他国家的"自我教化",认为将本国的意志强加给他国属于不仁之举,因此"学而不拒,不往教之".上海同济大学的一位教授也说:以"和"、"合"文化为灵魂的国际主义可归结为"对话、合作、共赢"六个字,即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维护世界和平,谋求共同发展,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外交需要一种符合国家利益的国际主义,需要一种对国际社会负责任的国际主义,这是文化所致、利益所致,也是实力所致.大陆学者企图以中国传统的外交思维为中国现今与未来的发展,不至于威胁其他国家,但是这些辩辞,相对而言,比较枝节,欠缺一种体系,也欠缺一种对话的可能.本文希望从分析中国传统的外交哲学的后设基础入手,进而去建构传统中国外交的基本典范,用以补充中国的和平发展的体系论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