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九次全国麻醉学与复苏进展学术会议 >疼痛的表观遗传机制与转化医学研究

疼痛的表观遗传机制与转化医学研究

摘要

基于慢性疼痛的发病机制研究与镇痛药物研发进行了五十余年,却少有新药能够根本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其家庭与社会的经济与精神双重负担.从临床医师视野审视慢性疼痛的基础研究与临床镇痛新药的研发,二者之间似乎总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本文将从疼痛的表观遗传发病机制基础研究这一全新视野出发,展望疼痛医学转化研究的新热点.研究表明,DNA甲基化与组蛋白乙酰化等表观遗传学的改变是发育过程中细胞记忆的重要分子基础,某些基因的甲基化能使该基因永久沉默和不再激活,是细胞分化结束后记忆长期保持的最重要分子机制。神经细胞中唯一保持相对稳定的染色体组、其介导表观遗传变异的长时稳定性,可能是慢性疼痛长期顽固存在的候选机制。miRNAs分子差异性表达与临床上各类疼痛综合征的关系,有助于攻克一些顽固性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并为个体化镇痛新策略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慢性疼痛的临床管理,镇痛药滥用现象极为普遍。而从表观遗传调控的系统层面来研究、干预慢性疼痛,或许能解决上述临床多模式镇痛的现存缺陷。开展疼痛医学转化研究,有望揭示阿片类强效镇痛剂药物依赖与成瘾的遗传病因与表观遗传病因学,全面阐明临床上各类慢性疼痛、药物耐受/依赖与戒断、疼痛/抑郁共存等诸多疑难疾病发生的分子病因。希望从药物基因组学、表观基因组学角度,实现针对新型镇痛药物的研发与上市后个体与群体遗传不良反应的监测,做到早预警、早干预、早预防、早治疗、少复发、低致残。确定中国人群中的疼痛基因组失衡、疼痛相关基因表达与甲基化水平异常、疼痛引起的染色质重塑与基因重编程问题,能真正确定中国临床疼痛诊疗的个体化镇痛用药原则、节约镇痛经费,最终造福社会与广大疼痛患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