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八届年会 >论中国早期文学实践拟'象'的特点与魅力

论中国早期文学实践拟'象'的特点与魅力

摘要

大量典籍表明,元范畴"象"在秦汉时期主要作为哲学和生活范畴在使用,进入魏晋南北朝随着"文"的自觉、创作的多元化以及对"情性"的推崇,"象"由生活、哲学领域向文艺、美学领域转变.魏晋至唐宋也是"象"作为文论元范畴最终得以确立,其内涵不断深化、外延日趋扩大的关键时期.如何精心构象、巧妙拟象,如何实现“象”和“意”的融通,如何通过“象”来传达丰富的情理、提升作品的品味和境界等,都是此一时期乃至其后中国诗人作家们普遍关注的重要话题。无论是“象”的属性转变,还是其自身不断的发展与演进,这都脱离不开文论家的理论总结与创作练笔的不断实践。唐宋及其以后文学讲究“象外之象”和“意境”,基本上都延续秦汉至魏晋六朝的文学实践而来,就先秦诗骚采用比兴、象征,到汉赋铺陈取象,再到魏晋南北朝山水田园文学发展后实现象与意的融合,这一发展历程进行一番梳理和总结,透视中国早期不同朝代创作中拟“象”的不同特点,并描绘其走向。总的来说,“象”从它的文字演变来看,是由具体的“大象”这一具体动物而衍生出了“效法”、“形象”、“想象”等一系列的抽象语义,反映了汉民族特殊的思维方式。体现在文学方面,一是重视说理、议论、叙事的具体可视性:二是强调反映事物的类型特点,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使人们认识世界可由此及彼、由小见大、见微知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