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十三届全国矿床会议 >江西船坑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过程分析

江西船坑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过程分析

摘要

船坑铜多金属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作用,其成矿作用过程可能为:早三叠世时期,区内沉积了一套浅海相粉砂岩、泥岩、页岩夹钙质泥灰岩、灰岩等地层,其钙质泥灰岩、灰岩夹层为矿区成矿作用提供钙质来源;之后,由于燕山运动的影响,在中侏罗世时期,沿钦杭古板块拼接带俯冲大洋板片发生重熔,形成具有壳幔混源特征的埃达克质岩浆或高钾钙碱质岩浆,这种岩浆沿着北东向深大断裂及顺岩层脆弱面发生运移,为成矿作用带来大量的成矿物质和流体,同时岩浆熔融体释放出大量高温热能,促使接触带附近的围岩发生广泛的接触热变质作用。岩浆向上运移发生侵位,在其冷却结晶过程中,较深部的岩浆期后高温气液流体沿着侵入岩与上部碳酸盐岩围岩接触带及靠近围岩构造裂隙带发生接触交代作用。在靠近岩体处早期主要形成大量的由石榴石、透辉石及硅灰石等无水硅酸盐矿物组成的矽卡岩;稍晚期形成以透闪石、阳起石、绿帘石等含水硅酸盐组成的矽卡岩。此阶段还形成大量磁铁矿和少量黄铜矿,此阶段为磁铁矿富集成矿阶段。此后,随着含矿热液不断上涌,温度和压力逐渐下降,导致pH值、晶值条件发生变化,形成大量石英、黄铜矿、黄铁矿,石英脉壁多伴有绿帘石,穿插于石榴石矽卡岩、角者和块状磁铁矿石中,局部见浸染状、团块状黄铜、黄铁矿化,此阶段是该铜矿主成矿阶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