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职业病案例分析与思考

摘要

目的:分析论述疑似职业病实务与立法有关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和方案. 方法:回顾10余年来深圳市典型疑似职业病案例,结合深圳市地方规范制订实施情况,对疑似职业病实务与立法中主要问题进行论述剖析. 结果:疑似职业病制度实施效果不太理想,一直为职业病实务与立法难点、焦点问题:主要表现:(1)疑似职业病报告、告知率低;(2)“疑似职业病”纠纷多,涉及面广;(3)处理难度大;(4)维权成本高;(5)监督管理难.主要原因:(1)“疑似职业病”设定各方权利义务多;(2)“疑似职业病”缺乏细则规定;(3)地方部门规章难以做出实质规定,向上级机构请示,又多未能给予实质性回复;(4)相关主体分歧大.疑似职业病争议焦点主要有:含义及范围、认定主体、认定要件、起止日期及费用承担等. 结论:上述问题根本原因在于,疑似职业病制度设计采用了以下错误策略:(1)为追求对劳动者权益全面保护,将具有不确定性“疑似职业病”,设置过早过高的权益;(2)试图同步捆绑解决职业病的“疾病防控”与“损害维权”问题.为此建议:(1)首先应调整策略,将职业病防治法规涉及的“疾病防控”和“损害维权”职能分离.(2)调整疑似职业病权益保障规定,将“疑似职业病”权益与“职业病确诊”相关联,“疑似职业病”权益与损害责任相匹配.(3)国家相关政府机构,特别是卫生行政部门,应直面疑似职业病突出问题,尽快分别制定与于疑似职业病“疾病防控”、“损害维权”相适应的规定、解释、标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