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黄褐斑Meta分析

摘要

前言: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面部色素沉着性疾病,现公认的治疗方法包括局部外用药、口服药及激光疗法等.局部外用药易致皮肤红斑、过敏反应等问题;激光则会导致炎症后色素沉着;且这三类疗法均有复发可能.近年针刺已逐渐被运用于黄褐斑领域.不少临床观察均表明针刺治疗黄褐斑具有有效、安全、价廉的优势.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重庆维普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检索词为:(“黄褐斑”OR“黧黑斑”)AND(“针刺”OR“针灸”OR“针”);英文检索词为:(“chloasma”OR“melasma”)AND(“acupuncture”OR“needling”OR“needle”).收集建库至2017年5月10日发表的有关针刺治疗黄褐斑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Cochrane Handbook5.1.0标准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偏倚风险评估.采用RevMan5.2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12项研究,文献质量偏低,风险评估较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刺疗效优于西药[RR=1.25,95%CI(1.15,1.36),P<0.00001],针刺疗效优于空白对照[RR=4.5,95%CI(2.18,9.30),P<0.0001],但针刺、西药联用的疗效与单用西药比无统计学差异[RR=1.19,95%CI(0.85,1.65),P=0.32];试验组减少皮损面积评分优于对照组[MD=-0.97,95%CI(-1.55,-0.39),P=0.0010];试验组减少皮损颜色评分优于对照组[MD=-1.09,95%CI(-1.67,-0.50),P=0.0003].试验组未有不良反应报道,对照组仅有2项研究报道发生轻微不良反应. 结论:针刺治疗黄褐斑的有效率、皮损面积及颜色评分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未有不良反应报道.但纳入的证据强度较弱,偏倚风险较高,大部分研究缺乏定量指标及不良反应、复发率等重要结局指标.故此研究结果还不能被完全肯定,需要更多的大样本、高质量、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