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巨大恶性副神经节瘤一例报告

摘要

PGLs是源于肾上腺外嗜铬组织的肿瘤。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嵴分化出嗜铬神经母细胞和交感神经母细胞。大部分嗜铬母细胞形成肾上腺髓质,小部分成为副神经节系统,即肾上腺外嗜铬组织。副神经节瘤的年发病率为1/300000,30-50岁为发病高峰,男女发病率并无差别。恶性率为30%或更高。 PGLs可分为副交感型和交感型。交感型最常见的症状是高血压。副交感型亦称化学感受器瘤,主要位于头颈部,腹膜后极少见,95%不具有分泌功能。多因肿瘤体积过大产生压迫症状发现。 PGLs的良恶性单从形态不能鉴别,只有广泛浸润临近脏器与组织以及发生转移方可诊断为恶性。定性诊断依赖于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血浆和尿液中游离的间甲肾上腺素等效果更佳。解剖定位诊断常用CT与MRI,功能定位诊断包括I123MIBG、FDG-PET和生长激素抑制素受体显像。 本病例术前怀疑输尿管癌。输尿管癌多发生在输尿管下1/3,以男性居多。最常见症状是肉眼或镜下血尿。约15%没有症状,于体检时发现。诊断主要依靠辅助检查。静脉肾盂造影主要表现为梗阻、充盈缺损,需要进一步行输尿管镜或逆行尿路造影鉴别诊断。本例实为副交感型腹膜后恶性PGLs,居于输尿管上段,瘤体较大且症状不典型,仅有肿瘤压迫、侵入输尿管引起的血尿,且为间歇、无痛性,临床表现与输尿管癌极为相似,CT显示输尿管壁增厚并见强化,占位与输尿管分界不清,使得术前定性十分困难。 恶性PGLs首选手术切除,推荐经微创切口行局部切除。对于无法手术的恶性患者,可选择大剂量I131-MIBG疗法。放疗效果差,与I131-MIBG结合使用可能提高疗效。化疗方案最有效的为CVD(环磷酰胺、长春新碱、达卡巴嗪)。本例患者肿瘤体积巨大,采取腹腔镜腹膜后入路转开放手术,术后行放射性核素治疗效果差,肝、肺多处转移,介入治疗后复发,术后8个月死亡。回顾分析,充分说明其PCLs性质为恶性,预后极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