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脏腑分类理论探究

摘要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众多医家的医学经验和理论的汇编,而非一时一人之作,故就同一理论往往会有不同论述.其中对于脏腑的分类,便非五脏六腑理论为唯一,有十一脏理论、十二脏理论,有另类五脏及另类六腑说,有九脏说,还有奇恒之腑、传化之腑说,以及至阴之类说等等.本文就《内经》脏腑的这些分类进行研究发现,虽然分类各异,但究其分类,甚至命名之实质,无非在于阴阳属性、功能特征,及天人相应之理.作为中医之宗,《内经》当以传承而发扬光大,对其理论理应进行深入广泛地研究。对《内经》中不同的脏腑分类理论的研究,也可通过结合临床的方式来进行。就九脏中的神脏而言,即在实践中逐渐得到认可,继而被发展为五神脏理论,从而又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同时,不同的脏腑理论之间也存在着相通之处,如十一脏与十二脏,至阴之类与传化之腑,传化之腑与另类六腑,九脏与十一藏等。只有深入研究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才能更好的认识其理论内涵,如传化之腑和至阴之类、另类六腑都与消化吸收排泄有关,各自又有不同的意义,认识这种差异可有助于《内经》理论研究新思路的开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