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化不良产生的诸多原因及解决措施

摘要

现在生产球铁大都是用电炉熔化,炉温的高低容易控制;生铁等原材料的质量好;球化剂的种类多且质量好,所以球铁质量也比较容易控制。但是球化不良仍是球铁生产中的主要缺陷之一。产生球化不良的原因,由三大类因素所影响:残留镁量或稀土量过低,孕育作用不强或衰退,干扰元素过高.球化处理采用冲入法,按照技术资料和以往的经验,镁的吸收率一般在30-40%,即便是“包盖法”作球化处理,也仅是40-50%,但上述数据证明,镁的吸收率为65—75%。如果说是化验结果有问题,从2013年8月6号以后,球化剂的加入量都是这样。随铸件带的试样分析:球化级别几乎都是2级,很少有3级;P5—10%,很少有15%的;石墨大小7级;HB161—180,由于铸件的大小、厚薄不同,个别炉次尽管珠光体含量还是P5—10%,但是硬度却是HB187~195,物理性能也基本(试验块为粘土砂造型,铸态,815—16)符合QT400-18要求。难道是因为球化剂上盖铁板(约6.5—7Kg,后来凹坑大了,约10 Kg),相对降低了球化剂周围的铁水温度,提高了镁的吸收率?在山东临沭时就曾经采取过这样的措施,用10吨包处理球铁,当包内有一定铁水时,往包内加4-6块(约50Kg)烤包热铁块。凹坑较深,缓迟了球化反应,提高了吸收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