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五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 >论'族群体育'何以成立——从'民族'与'族群'的词源谈起

论'族群体育'何以成立——从'民族'与'族群'的词源谈起

摘要

从概念解释可以看出,“族群体育”所表述的内容,与目前中国体育学界把那些统称为“民族体育(Nation/Nationality Sport)”或“民族传统体育(Nation/NationalityTraditonalSport)”的,具有前工业社会特征的、蕴涵丰富民族文化特色的、民族地区社会发展过程中在一个或多个民族内流传或继承的身体运动,有一定的相似性:都与传统文化相关,一般指前工业社会形成的,在特定地域或民族内传承的。但二者也存在一定的区别,其中最为明显的是“族群体育”更注重促进参与群体的“文化认同”。那么笔者在本文中为何要在“民族体育”、“民族传统体育”早已约定俗成的情况下提出“族群体育”这一概念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族群”形成是以“主位”认同为出发点的,更偏重于表达人类文化共同体的概念。中国语境中,广义的“民族”即相当于“国族”,是一个政治意义较强的概念,西方语境对“民族”的理解也是此意。实践证明,各族群参与各类身体运动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并非为了促进“身体健康”,而是为了构筑“族群认同”。“族群认同”是族群的身份确认,是指成员对自己所属族群的认知和情感依附。族群认同产生的根源一般有“原生论/根基论”、“建构论/工具论”、“边界论”等理论,这些理论能够较好地解释“族群”参与“身体运动”所引发出的“认同”问题,这是在“民族(传统)体育”视野下较难实现的;由于“民族”是一个客位概念,由此所引发的“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大多也是采用自上而下的“客位”立场所进行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