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14次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年会 >北京劝业场建造与修缮技术

北京劝业场建造与修缮技术

摘要

民国时期是西方建筑技术的传入期,也是中国传统建筑技术在城市建设中逐步走向没落的时期。劝业场应用的建筑技术,显示了民国时期在西方建筑技术影响下,我国城市建设中的技术制约条件和建设者的技术能力,以及中国本土的建设者在学习和运用西方建筑技术时遇到的难点与困惑。rn 当时,在同一栋建筑的建造中往往东西方建筑技术并用,但结合的却比较生涩。例如:劝业场的承重墙体采用中国传统的灌浆技术砌筑,而楼板、屋面等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梁板、木桁架、钢屋架等结构技术,实现了建筑跨度的飞跃,建筑内部空间形式也与传统建筑显著不同。但当时我国的建设者对建筑结构受力特点认识尚不明确,有些甚至是错误的,并且在劝业场建筑中可以看出设计者缺乏建筑变形意识、抗震意识,几十米长的连续砖砌墙体不设变形缝或其他抗变形措施,墙体内没有抗震构造措施。钢筋混凝土梁与砖柱、砖墙交接都是简单搭接,结点缺乏有效的锚固措施,有的梁头入墙甚至不做梁垫,梁头以下的砖墙内也没有局部加强措施以增加砖墙的抗压性能。桁架体系传力不清晰明确,缺少必要的支撑构件,桁架结构体系与砖承重墙结构体系结合也不紧密,不能取得两种体系互相支持的受力效果。rn 另外,劝业场中欧式古典装饰形式的塑造,都是用中国传统建造技术实现的,所有线角、柱头、柱身卷杀等都用麻刀灰塑型,与外国的做法截然不同,这也可认为是欧式古典建筑装饰的中国式表达。劝业场中采用的西方建筑技术虽然近似于囫囵吞枣式的应用,但当时这些先进的建筑技术为建筑形式提供了新的可能,为公众的城市生活提供了便利,因此,这类技术的传入和应用必然成为近代城市建设中不可逆转的趋势。rn 在文物建筑修缮方式方面,本次工程采用的几种修缮措施仍有可以讨论的方面。对于中庭立面的修复,设想另一种做法是,保留后代加建框架梁柱的原始形态,仅作简单的饰面装修,这可以一定程度上反应后代改造的历史信息,使建筑改造的历史脉络清晰可辨。这种做法的不足之处是会影响中庭内立面建筑装饰风格的统一性。另外,本次修缮使用混凝土板墙进行结构加固,使加固的结构物与原有建筑结构紧密连为一体,修缮措施基本不具备可逆性。但目前看来尚无更好的加固方式,原因是现有砖砌体由于粘接砂浆的老化,砖砌体整体性和强度极低,基本已成较松散的状态,必须用整体性好和强度大的全面加固手段对现有砖砌体进行补强和整合,否则无法保持文物建筑本体的安全性。rn 劝业场既作为文物保护单位,又作为体现修缮资本诉求和公众使用要求的公共建筑,维修过程具有复杂性,修缮成果是多种因素在现行文物保护法规和建筑法规的约束下共同作用的结果。劝业场的修复可为北京市大型近代建筑修缮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和技术积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