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十届全国骨与关节损伤学术会议 >诱发电位在实验性急性脊髓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诱发电位在实验性急性脊髓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体感诱发电位及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在实验性急性脊髓损伤中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应用价值,同时研究不同时间解除脊髓压迫对脊髓恢复的影响. 方法:将日本大耳兔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A组为对照组,麻醉后仅手术行椎板切除,不造成脊髓损伤.B、C、D组为脊髓损伤组,用自制脊髓压迫装置,使40g压迫杆压迫于脊髓造成脊髓压迫伤,分别压迫5分钟、15分钟、30分钟.造成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对每组动物分别于麻醉后、暴露脊髓后、伤后5分钟、30分钟、1小时、6小时、24小时、3天、7天分别检测SEP、MEP.于伤后用后肢的Tarlov分级行运动功能评分.切取脊髓标本,行组织学观察.记录动物左侧后肢胫后神经SEP.MEP的记录采用直径90毫米的圆形扁线圈,刺激脑的运动皮层,记录动物右侧后肢腓肠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分析所记录的SEP、MEP波形的潜伏期、峰间波幅.对所得波形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随着脊髓压迫时间的延长,损伤程度的加重,SEP、MEP的潜伏期逐渐延长,波幅在逐渐减小.伤后SEP、MEP波幅变化较潜伏期更为敏感.在恢复过程中,随着压迫时间的延长,诱发电位恢复越来越晚,后肢功能评分也越来越低.诱发电位的恢复规律:潜伏期恢复早于波幅.而且SEP恢复早于MEP.MEP的恢复早于功能评分. 结论:SEP与TMS-MEP对脊髓损伤十分敏感,与脊髓损伤程度、运动功能状态及病理有着很好的相关性,能客观的反映脊髓损伤程度,可指导临床手术治疗,判断预后.对于实验性急性脊髓损伤,早期解除脊髓压迫,可有利于脊髓的恢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