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抗凝治疗策略在中国房颤患者应用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摘要

本研究的目的是在心房纤颤(AF)的中国患者中,对五种中风预防策略的终生成本和结果进行研究。利用发表研究成果的临床和实用数据,开发了一种个性化水平状态转换模型。成本数据是根据当地的费用和中国现行的做法估算的。灵敏度分析用于探讨不确定性对结果的影响。对于以查德兹为基础的基本卡的得分为3,每增加一次的质量调整寿命年(q寿命)的成本比没有预防,阿司匹林,阿斯匹林加氯吡格雷和华法林分别为116884美元,153,944美元,155,979美元和216273美元。查德斯的分数对不同预防策略的模型结果产生了影响。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INR)、中风风险、华法林治疗的成本,对结果产生了重大影响。基于愿意支付门槛16350美元/QALY,没有预防策略向下风险患者的首选治疗中风和颅内出血风险高,阿司匹林是优先给予适度的风险中风,和华法林患者首选的风险较高的中风的低风险。在有限的卫生资源环境下,利伐沙班不太可能具有成本效益,尽管与其他策略相比,它提供了更多的健康效益。此外,具有良好的INR控制的华法林可能更适合于发展中地区的房颤患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