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二届全国灾害史学术会议 >湘籍人士论近代湖南自然灾害频仍的原因

湘籍人士论近代湖南自然灾害频仍的原因

摘要

古代黄河流域的洪涝灾害要比长江流域严重得多,所谓"有河患无江患".但自清朝中叶开始,地处长江中游地区的湖南水患频仍,"江患"大有超过"河患"之势.湘籍人士认为除了气象、水文、地理等自然因素之外,造成近代湖南水灾频仍的社会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松滋、藕池、虎渡、调弦"四口南流"局面的形成,北水南浸,加大了江洪灾的威胁;上游地区人口爆涨,导致向大自然的索取不断加大,粗放的耕作方式,对森林的过度砍伐,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对洞庭湖周边淤地的过度垦殖,"向日受水之地,无不筑圩捍水",削弱了洞庭湖充当洪水调节器的作用;加之社会动荡、吏治不清,作为不良政府的清王朝对此应承担主要责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