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大地震和珠江大洪水的关系研究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大地震和珠江大洪水的关系研究

摘要

1991年,郭增建等发现1912—1914年缅甸、云南峨山和安达曼群岛3次7级以上地震发生后产生大量水汽,导致1915年珠江特大洪水。2005年3月26日王涌泉向中央反映苏门答腊巨震后,珠江可能发生大洪水,6月珠江果然出现了大洪水。巨震引起地壳释放出携热水汽,叠加在西南气流上,季风暴发后被带到我国的华南地区形成暴雨。由于地下裂隙复杂和不畅,放气可滞后1年。2004年12月至2005年12月南海地区850IhPa水汽通量距平明显呈现出高峰值。杜乐天等判读美国MOPITT的850 hPa高度地球排气图,发现2002年9—11月印度尼西亚上空几百万平方千米有高出常年10倍以上的CO强烈排气。震前数月,印度洋东北部有持续性“长波辐射”。对苏门答腊震区地震前后的潜热通量的时空变化过程的分析,发现了在地震前20天里,震中附近潜热通量发生了显著的异常变化。巨灾预测属世界科学难题。重大自然灾害一经发生,极易借助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依存和制约关系,引发出一系列灾害:由损失较轻灾害扩展为损失较大灾害,从一个地域空间扩散到另一个更广阔地域空间。关键科技问题:利用卫星遥感、红外技术分析大地震前后水汽变化,利用地面观察和地基GPS观测站遥测水汽含量相结合方法,从而探索地气耦合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