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十六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年会 >段亚亭老中医治疗痛经的临证经验

段亚亭老中医治疗痛经的临证经验

摘要

段老对于妇科痛经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认为痛经的发生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主要病机在于邪气内伏或精血亏虚,更值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的生理变化急骤,导致胞宫气机不畅,“不通则痛”;或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故使痛经发作。痛经主要症状是“痛”,辨痛的虚实是重要环节,但尚需审证求因。以症状别虚实而言。虽有痛在经前属实、经后属虚之说,但临床不能绝对以此为依据。临证辨治,除四诊合参外,尚须注意经血或瘀块排出后腹痛是否减轻以辨虚实。至于虚实熟重熟轻,张介宾则曰:“凡妇人经行作痛,夹虚者多,全实者少”。段老认为,痛经病机大多数是虚实夹杂,以实为主,而单纯属实或单纯属虚者少见,其中,虚实夹杂尤以阳虚寒凝、胞络不通为主。rn 段老治疗痛经,首先根据疼痛的时间、部位、性质及程度辨虚实寒热,临证还结合患者的月经期、量、色、质,伴随症状,有无瘀块排出,舌、脉及个人体质和病史进行综合具体分析。段老认为,经行腹痛,究其病机,无论是气滞、寒凝、热结、虚损,最终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凝滞冲任,病位在子宫、冲任,变化在气血,治疗宜活血化瘀,温散疏通,调理冲任121,痛剧时急则治其标,以止痛为先:痛缓时应治本为主,临证时两者不能截然划分。因此,治疗本病段老倡导求因为主,止痛为辅,治病必求于本,不主张单一应用止痛药。rn 段老根据《内经》“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的理论,结合多年的临床观察,认为痛经以寒凝血瘀者较多。而寒邪又可以分为内寒和外寒,内寒是指素体阳虚,元阳不振,内寒从生:外寒是指因过食寒凉之品,或经期受寒而致:《景岳全书·妇人规》曰:“若寒滞于经,或因外寒所逆,或素日不慎寒凉,以致凝结不行则留聚为痛”。段老认为应当遵循“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的原则,寒为阴邪,易伤阳气,且寒性凝滞,易使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故不通则痛。。而瘀血是导致痛经的主要机理,瘀血形成之后,因“瘀血不去,新血不生”使胞宫失去正常血液的濡养作用,而产生经期疼痛,即“不荣则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