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介入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

摘要

盆腔淋巴囊肿是妇科恶性肿瘤盆腔淋巴清扫术后常见的近期合并症,小型囊肿常无症状,可观察等待自然吸收,较大的或感染性的淋巴囊肿,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必须干预。本院自1999年起开展了超声介入治疗盆腔淋巴囊肿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结果。rn 目的:探讨超声介入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临床价值。rn 方法:经腹彩色超声引导通过穿刺抽液及无水乙醇固化对14例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术后症状性盆腔淋巴囊肿共15个囊腔进行超声介入治疗。年龄31~77岁。仪器采用Sequoia 512超声仪,使用日本八光公司生产的18G PTC穿刺针。rn 结果:14例病例15个囊腔均成功地完成了液体抽吸及无水乙醇凝固治疗。本组病灶最大径4.9~12.8cm,平均7.6±3.0 cm。治疗中抽出液体25.0~494ml,平均145.3±133.2ml。12例13个囊腔通过一次超声介入治疗囊腔完全闭合。1例多房合并感染者,在抽吸囊液、囊内注入混合性抗生素治疗1周后,行超声介入及无水乙醇固化治疗。3个月后复查囊腔完全闭合;另1例治疗后囊腔明显缩小,未经处置,4个月后囊肿自然消失。除1例合并感染者介入超声治疗中有疼痛感外,余病例均未见疼痛等副反应,所有患者介入治疗无直接及晚期并发症发生。人体髂窝淋巴管主要分布在髂血管周围,这部分淋巴管在妇科恶性肿瘤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时较易受损伤,与手术后淋巴囊肿形成有密切关系,其发生率在2%~48.1%。由于手术方法的不断改进,淋巴囊肿发生率已显著减少。较大的淋巴囊肿常引起下腹疼痛或压迫周围髂血管,引起下肢肿胀疼痛/静脉血栓形成、输尿管梗阻、合并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盆腔淋巴囊肿治疗的核心问题是排除囊液,使囊腔闭合,目的是解决囊内液体引起的疼痛、感染、预防淋巴液从离断的淋巴管持续漏出造成液体的反复积聚。自1983年Aronowitz J首次报道了盆腔淋巴囊肿的超声引导经皮置管引流的个案后,国内外已有许多有关盆腔淋巴囊肿治疗方法的报道。如:手术切开引流及腹腔镜手术治疗成功率90%,但多数患者不能承受再次手术;超声引导囊腔内注入二甲胺四环素成功率74%、注入氟尿嘧啶、噻替哌效果不佳;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治愈率71.4%,有效率96.4%,但治疗时间较长,14d为一个疗程,一般需要治疗2个疗程;超声或CT引导置管引流结合酒精硬化疗法治疗成功率较高88%~100%,不足之处是平均需要置管引流时间9~22d,容易出现引流管不畅甚至管腔阻塞,局部皮肤或囊肿感染、引流管移动或脱出。因此,解决手术后淋巴囊肿的理想方法,应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等特点。本研究采用了超声引导无水乙醇固化疗法,其治疗淋巴囊肿的机理是:无水乙醇进入囊腔后,使囊内损伤的毛细淋巴管产生严重的炎性反应及瘢痕化,进而使淋巴管微小漏口及囊壁粘连以至完全闭合;并与囊液内所有淋巴细胞充分接触,使其迅速退变失活,从而达到治疗作用。感染性病灶的治疗措施:在囊肿有急性感染的情况下,本研究采用先超声引导囊肿局部抗感染治疗,待患者感染症状消失、囊肿缩小后,再行无水乙醇固化治疗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组1例体积较大的淋巴囊肿经过超声介入及无水乙醇固化治疗后,囊腔明显缩小(囊肿最大径<原病灶的1/2),未经处理,4个月后超声复查囊腔自然消失。提示:对于经过超声介入及无水乙醇固化治疗后体积明显缩小者(囊肿最大径<原病灶的1/2),可定期复查,根据囊肿的大小及临床症状决定是否再次介入治疗。rn 结论:盆腔淋巴囊肿的超声介入治疗安全、疗效确实,可以作为淋巴囊肿治疗的另一有效方法,尤其对于年老体弱的手术后患者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