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四届全国肿瘤介入治疗学术大会、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暨首届肿瘤靶向治疗东方国际论坛 >肺叶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瘘:封堵内支架设计与临床应用的初步体会

肺叶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瘘:封堵内支架设计与临床应用的初步体会

摘要

支气管残端瘘是肺叶切除术后支气管与胸膜腔之间相互沟通而形成的瘘管,是肺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2%~5%左右,因缺乏有效治疗方法死亡高达15%~71.2%。笔者根据支气管残端瘘的特殊解剖结构和病变特点,设计出支气管残端瘘封堵内支架(专利号:032357710),成功治疗了肺叶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瘘,取得了满意疗效。支气管残端瘘封堵内支架的设计:内支架的材料选用直径0.16 mm的镍钛温度记忆合金丝编织而成,支架覆膜部分涂以双层聚乙烯膜。一般支架内径大于气管、支气管内径15%~25%,支架主体部即气管部呈管状,长30mm,直径18~25mm;支架分支部即主支气管呈子弹头形,双层覆膜,远端为盲端,长15~30mm,直径¨~14mm。支架主体部与分支部连接区域为180°范围,其夹角在130°左右。支架上端、连接部和下端外侧壁各带一个标记(Marker),三个标记在一条线上,以便支架置入定位。根据螺旋CT纵隔窗图像测量气管、主支气管正常段内径,主支气管残段长度,瘘口位置、大小,个体化设计支架尺寸。根据气管和主支气管解剖和病变情况设计支架主体部(气管部)下半段覆膜、分支部(主支气管部)全覆膜,覆膜区为双层膜既防止气道内膜过度增生又牢固封堵支气管残端瘘,裸露区加大与气管壁的接触和摩擦力,防止支架滑脱移位,并便于以后调整或取出内支架。支架植入技术:患者仰卧或斜卧于手术台上,置开口器。透视下,0.035in水膜导丝与5F猎人头导管相互配合插至声门下区,经导管注入2%利多卡因3~5ml。导管、导丝再相互配合进入气管和残端主支气管,经导管注入30%水溶性碘剂3~5ml,确认瘘口位置和大小。交换加强导丝,沿导丝送入COOK公司GTSI-16-70气道支架推送器至主支气管残段,固定外鞘管、退出扩张器和导丝,将支架装载入鞘管内,利用推送杆输送支架至主支气管残段瘘口区,调整支架位置使三个标记点在气道外侧壁呈一条线,且支气管残端瘘封堵内支架之子弹头部贴紧瘘口,缓慢后退鞘管释放支架,使子弹头状分支部位于主支气管残段,管状主体部位于隆突上气管内。支架释放后经导管于支架分支部内注入对比剂,观察瘘口封堵情况。15例支气管残端瘘封堵内支架置入技术操作全部成功,支架置入后患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咳嗽减少、消失。胸腔引流液由浑浊逐渐变为澄清,量也逐日减少,支架置入后15~28天脓胸愈合后拔除引流管。患者精神好转,体质恢复,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支气管残端瘘封堵内支架置入治疗支气管残端瘘,具有操作安全、创伤小、花费低、病人痛苦小、恢复快、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