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十二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试窥《千山诗集》的明遗民心境

试窥《千山诗集》的明遗民心境

摘要

@@函可和尚(1612-1660),字祖心,号剩人。本姓韩,名宗騋,字犹龙,明末广东博罗人。父亲韩日缵为明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函可自幼聪颖,习文赋咏,为明诸生,有康济天下之志。崇祯八年(1635)父亲去世,见朝政腐败,国事日非,遂与番禺举人曾起莘一同参礼道独,皈依佛教。道独法号空隐,曹洞宗三十二传法嗣。崇祯十二年(1639)函可随道独入匡山,蕹发于曹溪。明亡,福王建立弘光政权。顺治二年(1645)函可请藏经至南京,借寓诗人顾梦游家。五月南京失守,函可感于朱明王室再生变故,又亲眼目睹死事诸臣,牺牲惨烈,因而撰著《再变记》,以记录当代史实。次年,桂王于肇庆建立永历政权,函可决计重返广东。因烽火漫天,道路险阻,一时未能成行。顺治四年(1647)夏,以父亲曾是江南招抚大学士洪承畴之会试房师,而取得印牌,准备南返。未料出城时,守兵检查经笥,搜出弘光帝答阮大铖之书稿及《再变记》一书而遭严刑拷打,囚系狱中。其后械送北京,减罪免死,顺治五年(1648)四月遣戍沈阳,为清初第一宗文字狱。流放期间,在辽沈地区宣讲佛法,与文士、僧道、迁谪官员多所交接,并时与岭南故旧、金陵好友相互问讯,酬答唱和。顺洽七年(1650)召集诸流人组冰天诗社,标举“尽东西南北之冰魂,洒古往今来之热血”,目的在“聊借雪窖之余生,用续东林之胜事”。以函可为中心的结纳关系,将遗民诗人、谪戍官员与佛门僧徒组成一南北交流的人际网络。此网络有如一无形的遗民群体,不论仕与不仕、方内或方外,都有着共同的历史记忆与共同的民族意识。函可最后卒于戍地,未得生还,其诗由弟子今羞编辑成《千山诗集》20卷,除收录函可流放期间之作品,并收有滞留金陵时期作品及冰天诗社社员的作品。后人从一篇篇血泪交迸的诗作,可上窥清初明遗民的艰难处境,并进一步逆溯探索他们沉郁悲痛的心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