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首届教学改革国际研讨会 >课程动态学:运用'柔和的眼光'观察思维

课程动态学:运用'柔和的眼光'观察思维

摘要

本文要讨论交流的课程理论框架主要有三个观点:(1)柔和的眼光,(2)多维视野,(3)心灵之眸.通过这三个观点。作者将描述课程动态学,探讨怎样应用课程动态学观点。鼓励创造性思维,变革教学、管理、文化思维方式。 用Mark Epstein(1999)描述的故事来阐述了作者的第一个观点:"柔和的眼光"。Mark Epstein谈到了如何把佛教理念运用于治疗病人的经验.作者将论述"柔和的眼光"怎样把老师与学生的角色混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关于学校教育的观点。质疑设立目标的必要性,挑战教育的效率性。 正如"柔和的眼光",作者的第二个观点。"多维视野"阐述的并不是要看得更清楚而是我们应该怎么看.作者将要讲述在早期的教学生涯中作者怎样运用维根斯坦的"多维视野"思维方式,把学生看成关联,不再关注控制。作者不再把工作看成是控制学生学习和控制学习环境.作者将要阐述"多维视野"是如何使改变了数学教学方式,意识到什么是真正想让学生所知道的,那就是希望他们找到数学的灵魂,爱上数学,进入到数学的话语域。 "心灵之眸"是作者的第三个重要的教育观点。"心灵之眸"以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的观点。为基础,它是指导将来的行动计划.通过"多维视野"和"心灵之眸",可以变革社会。甘地认识到,要改变印度的状态,只是击败英国殖民主义者是不够的。印度的民族精神要保留,战争要站在维护印度人民的传统、希望和对美好未来的承诺的立场上。正如甘地所描述的"非暴力不合作"是一项个人和社会变革的行动计划,它强调生活方式中的人文精神和相互关联,并认为它与社会变革相辅相成。通过"非暴力不合作",意义、真理和精神结合起来了. 运用这三个观点。作者将阐述为了重塑教育心灵,我们不能受考试驱动,把学习简化为分数.同样我们要学会运用"多维视野",而不是把教育仅仅看成追求经济高度发展或是社会控制的工具.作者会描述课程动态学是怎样建立在不同的逻辑基础上,即关联、意义和系统的逻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