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水培养条件下水稻土对化肥氮的固持及氮的残留形态

摘要

以洞庭湖平原两个典型水稻土(红黄泥和紫潮泥)为对象,采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淹水培养条件下稻草+硫铵配施(S-15NA)和单施硫铵(15NA)土壤微生物和黏土矿物对化肥氮的固定与释放及氮的残留形态.结果表明,淹水培养条件下BN总体变化趋势是在培养前期达到峰值,而后逐渐下降,最后趋于稳定.而固定态铵在整个试验期间变化较小,但也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减少.淹水培养条件下,BN以原有SMBN为主,标记底物BN的比率红黄泥为0.3%~6.7%,紫潮泥为1.0%~3.5%.微生物同化的标记底物硫铵氮,红黄泥为0.2%~20.6%,紫潮泥为2.9%~15.9%,化肥和秸秆配合施用能增强微生物对无机氮的同化.红黄泥黏土矿物固定的标记底物氮最高为10.6%,紫潮泥30.0%.微生物同化的氮和晶格固定的氮在试验期间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淹水培养条件下底物硫铵氮的残留率均大于30%,其中,紫潮泥残留量和残留率稍大,且有机无机配施处理提高了化肥氮的残留率。红黄泥底物氮的残留以有机氮为主,达72%以上,其次为矿质氮,占15.2%~18.9%,固定态铵占7.2%~8.8%;紫潮泥残留的有机氮稍小,占44.0%~53.2%,其次为固定态铵,占35.2%~37.5%,矿质氮占11.6%~18.6%.rn 研究表明土壤对外源化肥氮的固定与释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微生物和黏土矿物固定的氮在试验期间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微生物同化固持的标记底物氮最高可达15.9%~20.6%,黏土矿物固定的化肥氮最高可达10.6%~30.0%.有机无机配施处理提高了有机氮形态的残留率,降低了无机氮形态(固定态铵和矿质氮)的残留.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