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一届《中华骨科杂志》论坛 >应用Ilizarov支架一期矫正儿童创伤后下肢成角伴短缩畸形

应用Ilizarov支架一期矫正儿童创伤后下肢成角伴短缩畸形

摘要

目的:研究利用Ilizarov支架一期手术、逐渐矫形的方法治疗儿童创伤后下肢成角伴短缩畸形的可行性,探讨如何根据畸形的病理变化正确组装支架,尤其是铰链的正确计划与安装。rn 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7年9月间收治的6例儿童创伤后下肢成角伴短缩畸形病例采用Ilizarov支架一期手术、逐渐矫形治疗。术前常规拍摄双下肢全长站立相X片,通过分析下肢全长的机械轴线与解剖轴线确定下肢成角畸形是单处畸形还是多处畸形、每处畸形的位置、大小,然后根据重建机械轴线的矫形原则计划行单处截骨或多处截骨、成角畸形矫形轴线的位置和需要矫形的程度。利用等大全长X片测量患肢短缩的程度;对骨骼未成熟的患儿,根据Paley乘数表计算患儿骨骼成熟后双下肢不等长的程度以确定术后需要延长的范围。术前根据需要矫形的位置、大小和需要延长的程度组装Ilizarov外固定支架,铰链安置在成角畸形矫形轴线水平。术中根据术前计划安装支架后,胫骨采用线锯截骨、股骨采用多处钻孔后骨刀截骨。术后7天开始通过调整支架螺杆逐渐矫正成角和短缩畸形,直至全长X片证实恢复了下肢机械轴线和长度停止延长,待新生骨痂矿化满意后去除外固定支架。随访中观察肢体长度、畸形有无复发、关节活动范围、肌力;X片观察下肢力线、关节水平线与机械轴线角度以及新生骨塑形情况。rn 结果:6例患儿男4例、女2例,年龄10-17岁。除术中1例于骨折畸形愈合部位截骨矫形、临近骨段延长外,余5例均利用微创截骨部位完成矫形与延长。其中1例支架铰链可放置在截骨平面,4例支架铰链与截骨平面不在同一平面上。术后平均矫正成角畸形34°,平均延长5-3cm。所有病例下肢机械力线恢复,相关关节角度恢复至正常范围,双下肢等长。关节活动正常。最后随访时X片显示延长骨痂愈合良好,无再骨折。rn 结论:利用Ilizarov支架一期矫正儿童下肢成角伴短缩畸形安全、可靠,可精确恢复下肢长度与力线,但需要术前科学分析病理变化,正确计划支架铰链的水平与位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