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心痛证治源流探析

摘要

胸痹心痛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是以心胸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随着现代社会疾病谱的改变,该病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是中老年人常见心系病证之一.自先秦时期以来,历代医家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和实践,逐渐完善了胸痹心痛病的发病规律和辨证要点,总结了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对于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早在秦汉时期的《内经》就有论述,张仲景认为胸痹的病位在上焦,病机为“阳微阴弦”。在隋唐早期,多数医家遵从张仲景《金匮要略》对胸痹心痛的核心思想,认为阳气虚弱、阴乘阳位、胸阳不展是胸痹心痛的主要病机。同时,诸多医家以胸痹心痛为纲,以其兼症为目,按不同的伴随症状分类辨治。明清时期,医家进一步发展了胸痹的病因病机,扩充了两纲六辨和气血辨证,病机除了“阳微阴弦”外,还包括气滞、痰浊、血瘀、气血不足,甚至情志致病等。在治法方药方面,《内经》首创针灸治疗心痛,并列举了五脏心痛的治则治法。东汉张仲景最早确立了胸痹心痛的辨治方法,唐宋时期,在治疗方法上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活血化瘀、芳香温通等治法的运用,药粥、药酒等食疗方法丰富了胸痹心痛的诊治。明清时期,王肯堂和王清任论述和发展了活血化瘀法在胸痹心痛证治中的地位。综上所述,历代医家对于胸痹心痛的病位、病因病机和治法方药百家争鸣,各抒己见,其肇始于《内经》,奠基于仲景,争鸣于金元,完善于明清,不仅具有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且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其辨治思路仍可供当今临床所参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