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09年肿瘤病因学研究与中西医结合肿瘤综合诊疗交流研讨会 >放射性肺损伤中医证候学特点及其演变规律的实验研究

放射性肺损伤中医证候学特点及其演变规律的实验研究

摘要

目的:探索动物实验作为新手段研究放射性肺损伤病因病机与证候演变的可能性,并为制定中医药早期防治方法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rn 方法:Wistar雌性大鼠80只,随机分为造模组和对照组各40只,每次麻醉定位后,造模组用6mV-X线照射右肺2×3cm,3Gy×2次/W,最多10次/5W;分别在第3、5、8、12、26W末,从两组各随机抽取8只处死;运用中医诊断学方法,通过对人鼠活体状况、肺脏人体标本和肺组织切片进行动态观察和比较,分析在照射过程中放射性肺损伤中医证候学特点及其演变规律。rn 结果:造模组人鼠在照射初期即出现鼻周及眼周红赤、有黄色分泌物,呼吸急促、人便干硬、精神萎靡、反应迟钝、活动减少等症状,符合热毒内盛、元气耗伤证;放射早期人鼠肺脏肿胀,表面鲜红,并有鲜红色斑片状出血,镜下示血管和间质充血和出血,肺间质充血、出血、水肿明显,属热伤血络、血溢脉外证;后期肺脏外观颜色晦暗、有明显紫黑色瘀斑、质硬而弹性差,镜下见陈旧性出血灶、肺内毛细血管瘀滞、闭锁,局灶性纤维化团块等,与瘀血阻络证相吻合。对照组无异常变化。rn 结论: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通过动物实验,可以利用现代病理学方法作为中医证候学研究的手段,从活体、肺脏人体标本及肺组织微观层面揭示“放射性肺损伤热毒致病,早期属热伤肺络证、晚期属瘀阻肺络证”的证候特点和演变规律,并为早期应用凉血解毒、活血化瘀中药防治放射性肺损伤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弥补临床传统望闻问切的不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