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官窑觚形器的工艺内涵

摘要

觚为大口、长身、细腰、阔底器型,最早作为饮酒器出现于商代早期,多为铜制,也有少量陶或其他材质所制。大约到二里冈期,觚的功能演变为主要用于祭祀和陪葬的礼器。秦汉以来随着青铜时代的结束而一度沉寂,至宋因金石学的兴盛被世人竞相收藏、研究。几乎同时它又逐渐成了陈设品或插花器,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1996年9月,在杭州市凤凰山麓万松岭南面被当地人称为老虎洞的地方发现大量青瓷残片和窑具,通过1996年至2001年老虎洞窑址发掘并结合相关文献,研究认为,杭州风凰山老虎洞窑址的南宋层窑址,即文献记载的南宋“内窑”窑址,就是学术界所谓“南宋修内司官窑”窑址。窑址中大量瓷片集中出土于4个瓷片堆积坑中,其中有堆积坑出土物以炉、觚、尊等仿青铜器礼器。尤其是觚形器,罕见传世。究其原因,除了社会需求变化之外,生产工艺技术局限性也是原因之一,本研究根据近年来有关研究,探讨南宋官窑觚形器的工艺内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