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2009年丹东罕见伏旱天气事实及成因分析

2009年丹东罕见伏旱天气事实及成因分析

摘要

2009年丹东汛期天气气候极其异常,7月27日至8月17日期间全市发生了罕见的持续高温少雨天气,不仅没有气象意义上的主汛期,而且发生了持续时间居历史第三位的伏旱天气.本文应用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诊断预测室提供的相关气候资料、丹东地区自动气象站资料以及常规气象资料等阐述了此次伏旱天气事实,探讨这次事件的成因机理,重点分析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亚高压、极涡、台风等影响系统的异常活动以及西风带中高纬度环流形势.研究发现,此次伏旱天气与丹东历史上常见高温干旱环流形势有明显不同.从历史上看,丹东地区旱涝受副热带系统影响很大,尤其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强度的年际变化更直接决定丹东夏季降水多寡及温度趋势.但造成2009年丹东伏旱天气的直接原因并不是历史上常见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跳,"588线"控制丹东地区.与之相反,此次事件副高位置稳定偏南,极涡位置主体偏北,其亚洲部分强度和面积较历年平均值明显偏弱,丹东地区持续受西风带纬向环流控制,贝加尔湖附近为宽广的低压槽区,低槽底部接近50°N,50°N以南的西风气流沿40°N纬圈平直向东,导致冷空气南下引导受阻,地面持续受弱低压后部至鞍形场控制,风力较弱,有利于加速局地增温.高层南亚高压在丹东地区高温时段有明显的北抬东伸.2009年我国东部沿海台风活动路径偏西、偏南,使副高维持偏南而无明显西伸北跳,也是导致丹东地区干旱少雨的重要原因.此外,考查多年平均气温可看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2009年高温天数增多也是一种必然趋势.对比位于丹东市郊的浪头观测站和市区的气象局自动观测站日最高气温差值曲线可看出夏季城市化效应明显,其造成的最高气温增长已变得不容忽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