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浅析大气背景与云的观测联系

浅析大气背景与云的观测联系

摘要

云的外形特征千变万化,形成原因各不相同.云的形成和演变不仅反映了当时大气的运动、水汽状况和稳定程度,而且也是预示未来天气变化的重要征兆之一.在大气中形成云的基本条件是:空气中要有足够的水汽;要有水汽发生凝结的冷却过程,主要指上升运动引起的绝热冷却.一般情况下,在槽前和低压的前部气流辐合区、暖平流区、锋上暖流气团中以及山脉的迎风坡等部位,都有上升运动,有利于云的形成和加强,而在槽后和低压后方、高压区中、气流辐散区、冷平流区以及山脉的背风坡等部位,则有下沉运动,不利于云的形成或维持.从高度上看,低云一般可以分为基本类型锋面低云,平回流低云,低压系统中偏低云和对流性低云.中云一般出现在槽或低涡前部,高云一般出现在槽前.在地面气象观测中,云为人工目测项目,因此观测人员的素质差异直接影响到云的观测质量,再加上地面测报考核比较严格,观测员的怕出错心理,于是复杂的情况简单化,使得近年来云的观测越来越趋于格式化,观测簿上记录的云状屈指可数,云的观测记录中出现了较多与当时云天不符现象,"观云测天"亦渐渐成为历史.识别云要从云的外形特征、结构特点以及伴见的天气现象来判定云的种类.因此观测人员既要熟记云的定义,正确理解云所代表的天气意义,结合当时的天气形势,参照云的演变规律,准确判断云状,同时更要在日常工作中勤于观测、不段积累经验、加强云的观测能力.只有加强理论学习掌握云的生消和变化,掌握云的形成和影响云的物理因子,注意高空和地面天气形势演变,结合云观测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和比较,对各种云的生消变化就能形成比较完整的概念,成为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云的观测经验,才能提高云的观测质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