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椎椎弓根进钉通道的数字解剖学研究

摘要

目的:应用数字技术探讨寰椎椎弓根进钉通道在头尾偏角不变而不同外偏角方向投影的变化规律。方法:原始数据来源于7 例健康成人(男5 例,女2 例;年龄24~68 岁,平均45 岁)寰椎CT 连续扫描数据集。将CT 连续断层扫描数据导入Mimics10.01,三维重建寰椎模型,以.stl 格式导出模型保存,建立备用数据库。再将寰椎三维重建模型导入UG Imageware12.0,建立寰椎椎弓根进钉通道数字化分析方法,确定三维参考平面,分析在SSA(矢状面角)为0 °不变,左右椎弓根TSA(水平面角)分别从0°~30°,均匀间隔5°,共计14 个方向的寰椎椎弓根进钉通道的长度、内切圆半径和后结节到进钉点距离的变化规律。结果:1、三维重建寰椎数字模型7 个。2、寰椎椎弓根三维进钉通道长度、内切圆半径、进钉点距后结节的距离参数分析:在SSA 为0°不变,左右椎弓根TSA 分别从0°~30°,均匀间隔5°,共计14 个方向的寰椎椎弓根进钉通道的长度在20.54mm~33.21mm 之间,0°进钉时左右通道长度均最大, 5°~30°进钉右侧先增大再减少,左侧先减少再增大,左右两侧差异性显著,98 个寰椎椎弓根螺钉通道中有3 个通道长度小于最短椎弓根螺钉长度(<22mm);内切圆半径在1.38mm~2.51mm 之间,右侧内切圆半径略大于左侧,左右两侧差异性无显著,98 个寰椎椎弓根螺钉通道中有18 个内切圆半径小于最小椎弓根螺钉半径(<1.75mm);进钉点距后结节的距离在 15.99mm~31.57mm 之间,0°进钉时最小,30°进钉时最大,左右两侧差异性无显著,0°时进钉双侧进钉点距后结节的距离均小于20mm。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